萹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还有人建议恢复繁体字看看当年易中天是怎样 [复制链接]

1#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文字自然也是源远流长,根据郭沫若先生晚年的研究,早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已经有了文字,也就是图画文字。郭沫若先生认为,溯本追源,中国今时今日的繁体字起源于甲骨文,而新石器时代的图画文字则是甲骨文的模本。

河出图、洛出书,这便是“图书”两个字的起源,大抵也是中国象形文字的起源。字的演变,后来又经历了从甲骨文到金文、篆书、隶书的转变,最后又从楷书繁体转化到楷书简体。

书画同源,繁体字形象生动又不失趣味,充满了美感。于是乎,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提议恢复以前的繁体字,守住中国的古文化。


  

支持恢复繁体字的人,提出了很多理由,举出了很多的例子,就比如繁体字的爱字,是有心的,强调了爱的本质是用心;繁体字的义字,上面是代表华夏图腾的羊字,下面是象征着每个人的我字。

诚如大家所见,中国古代的造字方式以及书写方式,都和当时的历史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就好比周朝使用的金文,是周朝马车形象的神还原,大篆和小篆更是中国书法巅峰的一个象征。

秦朝宰相李斯优化文字,分篆书为大篆和小篆,虽然后来又有了隶书,但是整个汉朝时期的官方的文书依旧以小篆为主。东汉时期的蔡邕,是著名的书法家,他主持修编了熹平石经,从那时起,天下的读书人得以在洛阳中心的太学门口抄写经典,广为传播到各自的家乡去,而蔡邕的楷书也因此闻名天下。


  

说起支持恢复繁体字的代表人物,就不得不提冯小刚,这不仅仅因为冯小刚是著名的导演,名气很大,更因为冯小刚和张国立这两位名人都认为恢复繁体字书写非常必要,他们多次严肃地提出了这个建议。

冯小刚和张国立认为,随着简体字的普及,特别是近些年来网络文化的盛行,年轻一代都已经不认识繁体字了。越是这个时候,越应该倡导全民尤其是下一代的年轻人学习繁体字。


  

然而,有人支持,自然也就有人反对,易中天先生就是其中的反对者。作为中国当代历史学界著名的学者,并且曾经经历过了繁体字书写年代的人,易中天先生认为,冯小刚和张国立的观点违背了中国汉字发展的潮流。

易中天先生反对冯小刚和张国立恢复繁体字书写的提议,大体说来有以下几点考虑:


  

其一、当初简化汉字,就是为了普及中国汉字,推动中国文化发展。今天的简体字是老一辈学者慎重考虑多年之后才制定下来的,有许多优势,而经历了这么多年,已经形成共识。

中国古代能读得起书的人很少,中国古代的典籍寻常人也没有机会目睹,孔子推行有教无类,才让一小部分寻常百姓有机会接受教育。

汉字之所以经过历代的简化,一方面是要符合每个时代的特征,更多的因素则是让汉字雅俗共赏,方便更多的人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来。

易中天认为,繁体字大多数都是笔画众多的字,书写起来很麻烦,而且好多字很难辨识,就比如“亂竈龜鬱”远没有“乱灶龟郁”书写方便。

现在00后的教科书,单单是一小部分文字的读音,与80后小时候的老师教的不同,已经让很多人无所适从了。大家不妨想象一下,如果恢复繁体字,我们得迷茫到什么程度呢?

其二,如果以汉字越古老越美作为标准,来要求恢复繁体字,那是不是要接着恢复篆书、甲骨文呢?是不是还要恢复古时候的结绳记事传统呢?

过犹不及,繁体字还是从秦朝时期的篆书和隶书转化而来的,再之前又有甲骨文,真要较真起来,就没完没了了。


  

其三、书法家等其他繁体字的爱好者,不管是抱着自娱自乐的态度,还是发扬中国文化的信仰,可以自行学习繁体字。至于让大众去跟风,得不偿失,没必要。毕竟,学习也是一个由简入繁的过程,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学习简体字比较容易。等到学有所成之后,有余力的人,再去自行学习繁体字,学习古代文化,这是谁也不拦着的事情。

虽然现在大家平时用的都是简体字,但是繁体字也并没有消失,字典里都还有繁体字的存在,传统文化并不会因为文字的简化而消失,只不过教育要考虑更广大受众的接受能力。对此事,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