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助力白癜风康复 https://m.39.net/disease/a_6175265.html昨天,发了篇文章,品读了江苏省老中青一些书法家的作品,就是小康生活的那个邀请展作品。(即:江苏省老中青书法名家的作品,还敢来挑刺?就看评论得有没有道理)然后,就有些书友在评论区说我评论的不够辣,我其实吧,是抱着拜读的心态去欣赏的,然后呢,有看不懂的地方,就说出来了,也不是抱着挑刺的目的,完全是以个人的审美观点去看的。何况呢,参展的各位老师艺术造诣皆非一日之功,我们还是要多看人家优点,学习人家优点,对吧?今天,继续品读这次邀请展作品,不知道是应该再加点辣椒面还是加点糖精。因为,后面的可能没有老一代书法家作品了。我特别喜欢看纪松老师作品,因为他去年在“书法大厦杯”的领奖台上捧着50万元奖金的镜头太诱人啦!哈,事实上,是他手里端的那一盘红红的票子太诱人啦,不过,那件获奖作品着实不错。这件作品也基本上沿袭了那件获奖作品的风格吧。我有时候刷小视频,也经常刷到纪松老师的现场镜头,看他写大草还是很善于用铺毫和笔的各个锋面的,甚至好像用到了笔根部分,这也就不难理解在一个六尺作品中,他为什么能在一行里一枯到底了。许达-cm×52cm很好的线条质感了,章法和结体也处理得好。看了第一张图再看这张图,就感觉这件作品的生命力强,我想可能是在用墨上的不同,以浓墨为主基调,间以枯笔,就比满纸枯笔显得有朝气。张凯-27cm×14cm×8别怀疑这作品好不好,张凯老师靠这个风格入了十二届国展,而且还不是入了一种书体,你说牛不牛?这种忽大忽小、忽正忽歪,忽草忽楷的写法,有人看不懂是看不懂的,张老师玩得就是这个节奏!而且,国展之后,张老师好像在其他商业展中也是接连获奖,作品和这一个调性。只是有一点,不知道这种玩法能玩几年?毕竟,干啥都有赶时髦的。评委也是人,如果山珍海味吃多了,也想换头大蒜尝尝!在我印象中,对于李双阳老师的作品,喜欢的人特别喜欢,不喜欢的真的不喜欢,不知道为啥?大概是刚才说的有的人喜欢吃山珍海味,有的人喜欢吃大蒜吧。我个人也经历了从不喜欢到喜欢的过程,不过也看啥作品。李老师虽然提倡五体兼修,其实五体之中,他也各有长短,草书应该是看家本领。现场看过几次李老师的作品,不算大草也不算小草,发明个词,姑且叫中草吧,比小草放一点,比大草收一点,作品里有种淡淡的佛性,远比这件安静、清远。高手!还是我喜欢的那种!李守银老师擅长的是隶书吧,不过这也特别好,不要把单个字拆开看,把这八个大字当作一个整体看,是不是很协调!这应该是件脱贫奔小康的自作诗,平仄上有专业的老师研究下吧,写这种诗总比写古诗好,文章已经说过这问题了。徐燕老师的创作能力绝对不用怀疑,就是这一件作品有点笔墨压不住纸的感觉,书写内容少的情况下笔墨还较轻。袁祖辉-cm×24cm×2书写性和节奏感极强。对联的各种矛盾用得很充分了,粗细、连断、润燥、留气堵气等,不知道从哪里挑毛病。发出来这件作品,不是因为喜欢,是因为看不懂,来求大伙在评论区给我指正的!我说话这么直,估计会得罪不少人吧,但郭列平老师也是书法界大V,应该不会和我计较吧,一般书法水平高的人个人修养也高。简单点说,郭列平老师这件作品怎么欣赏呢?谁来道出个一二三来?这次就看这8件吧,我写文章不喜欢超过字,这都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