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个小头
哈喽,可爱的学弟学妹们,我是你们的Nimo学姐
首先简单介绍下:本人本科双非,工作现已第7个年头,开启的是全职备研模式,从考研小白
现已是一名22级北师大MAP咨询方向准研究生er,趁着本人大脑关于考研的记忆还没被封印,赶紧搜刮出来端给你们参考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本人的成绩不算特别的高,所以关于如何拿到高分的points,还请一键下拉,参考往期推荐之经验贴篇(你值得拥有)
但是相信对于在职备考的同学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第一次和别人分享考研经验还真没什么经验,但希望本篇之絮絮叨叨,能给你们在通往北师大的考研之路上,给予一丝丝贡献,倒也不算浪费了这几分钟。
聊聊动机
大家可以尝试着问下自己:我是因为什么契机,选择了心理学?为什么会选择北师大?
相信答案各有不同,无论动机是否高光,不重要;具体是什么,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这份动机,能否支撑起我们熬下这一段默默努力甚至可能无法一举拿下的时光
如果不充分,就慢慢地再多加些筹码,不用多,够用即可。
就本人来说,动机其实十分简单,就是纯粹的喜欢,对于喜爱的事物,我们总是忍不住想要进一步地接触和了解嘛。
契机是源于某日清晨,突然莫名惊醒,瞅着床头那本被书衣裹住的书,以及很久没移动过的书签,想到昨天咨询的场景,突然莫名怀念曾经的学生时代,灵光一闪,于是就踏出了漫漫考研路的第一步,然后就成为了现在正在码字的我自己
当然,中间省略掉了很多的起承转合,在接下来的文字中我尽可能地归纳和梳理,希望会出现,于你而言有价值的信息。
聊聊规划
我是全职备研,毕竟打工人得为学费而努力(这也算是筹码之一吧╮(╯▽╰)╭)。
首先我做的一件事,就是和办公室的同事悄悄透露了我备考北师大MAP的消息,一方面给自己立了个flag,另一方面,身边亲近的同事也成为了我的战线,至少一些琐碎的任务,他们会选择有意无意的忽略掉我,对此万分感激。
如果你和我一样,准备全职备研,办公室又有那么一两个友好同事,可尝试一下,时间线一拉,你会发现——聚沙成塔的功效。
其次,就是制定计划了。
北师大,国内心理学界NO.1,自主命题,想通过网上搜罗以往的考题很有难度,而本人自我感觉相当清醒:常年脱离系统学习圈,以享受生活为准则,做事随性,不善规划,时常懒惰,偶尔高光,
像我这种传说中的考研边缘人都能一战成硕,你离收到北师大录取通知书的时刻,还会远吗?
接下来,就是干货了。
1.充分利用所有的碎片时间。
在兼顾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好好相亲的同时,留给我的就是为数不多的时间余额了
回顾我的复习时光,貌似很多都是在上班的路上,和同事闲聊的午休,以及入睡前的贤者时间等,我将它命名为——见缝插针式学习。
在到达办公桌前,我会留给自己至少1个小时学习时间,以听为主,对答和复述为辅。
素材可参考:专业课直播回放(加速版),你可以在刷牙穿衣、骑车走路的过程中不断受到知识的洗礼,于我而言收益颇丰,到后来我能和耳机里的声音开展对话了。
午休时间,和同事分享今日收获,学到了哪个知识点,很有趣还是很晦涩,开展花式吐(FU)槽(XI)。很好输出的前提,是你得先理解它。
2.苦行僧式考研,未必是王道。
笔耕不辍的日日夜夜,安排得当的学习规划,书写规范的整理笔记,学习氛围浓厚的图书馆……
如果说这些是考研的打卡积分项目,那我可能并不是个合格的考研人,也是没有拿到漂亮成绩的重要因素,这一点请不要向我学习。
于我而言,完成学习任务,并非日日花费大量的时间都砸在考研这件事上,而真正学会一个知识点,或许和学习的氛围、作战的姿态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让知识一点点钻进你的大脑,或许是值得尝试的方向。
举个栗子,若是强制性调整生物钟,因此一整天都状态蔫蔫,时不时还打个盹,未免就得不偿失了,大脑只有得到合理的休养,才能在作战的时候充分发挥其价值,
请记得:让自己保持精神抖擞,是有效学习的必备素养。
如何去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呢?
是可以进行实验性匹配的,这里有一个最直接的指标,仅供参考:试着在你经常pick的时间、空间和场景下,去记住一个知识点,那个让你花最短时间的,说不准就是了。
.沉浸式学习,搭配着战友,会更香哦
我的专业课基本就是围绕着指定书目、XX网课搭配着高分笔记食用,知识的理解、框架的梳理以及内容的背诵,缺一不可。
BUT,谁说一路前行的考研人,背影都是注孤单的,如果身边有这么1or2个,你珍视的人,时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