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古代没有书法的概念,古代只有实用的写字,没有现在所谓的书法。你也太小看古人的智慧了,古代书法家的作品虽然以实用的形式出现,但蕴含着书法的阴阳变化等审美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汉晋之际今草成熟了,今草及后来的狂草就是脱离实用的纯观赏的书体。王羲之草书王献之草书张旭的狂草狂草怀素《自叙帖》人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就在于除了有衣食住行用等物质需求,还有审美活动等精神需要。在石器时代,原始人就把色彩漂亮的石子磨制打孔并串起来戴在脖子上以装饰自己,这些装饰品既不能御寒也不能填饱肚子,纯粹是为了美。甲骨文金文秦小篆从文字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上看,书体的使用一直是依附于文字的实用功用的而贯穿于文字的发展和演化的,从甲骨文到金文、小篆、隶书,艺术性依附于实用性,字体行列整齐。在汉代隶书、章草成熟。汉简章草从草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来看,其最初的章草只是作为快捷书写的、运用于下层官吏的一种便捷的书体,到后来逐步的演化成为艺术技巧丰富细腻、表现形式复杂多变、普通人识别困难、最能体现书家书写情趣和书写情感的今草;草圣张芝在章草的基础上创新出今草。张芝章草张芝的今草实用的写字要求书写美观(漂亮)、规范、工整。章草字字独立,字形比较固定,识读容易,秦汉时的公文、典籍常用章草书写,它基本符合写字的要求。今草变化丰富脱离了实用性,上下字可以相连,不符合规范工整的要求,成了一种表情达意的书体。狂草更是可以上下字相连属,左右列相穿插,特征完全不符合写字的要求,是没有一点实用性的书体。古人尊崇张芝张旭为草圣,没有把钟繇推崇为楷圣,就可以看出古人对于艺术审美的丰富性推崇。具有识字课本性质的西晋《急就章》宋克的《急就章》赵子昂的《急就章》书体演化最为剧烈和彻底的时期是东汉,今草以一种纯艺术的形式从早期的与实用交织的章草逐步发展,逐渐从日常的书写应用当中剥离开来,成为一种新兴的玩赏书体。东汉诗赋家赵壹面对当时读书人热衷于研习张芝创立的今草这一风气,写下了《非草书》一文。赵壹在《非草书》一文中批驳今草说:写章草本来是为求简易实用而迅速,现在的今草反而变得既识读困难又书写缓慢,真是大大地失去它的实用意义了。赵壹从实用的角度大声疾呼:地方不以今草考较才能;朝廷不以今草科试取吏;博士(教授官)不以之考核学生;察举孝廉的四科(儒学、文吏、孝悌、能从政者)不要求它写得完善;中央征聘贤者,不问今草的道理;考核绩效升迁时,也不察核今草字体的才艺。就算写得好,也不能通晓政情;写得不好,也无损于治事。赵壹的《非草书》从实用的角度对今草的局限性总结的非常到位,今草就是脱离了实用写字的书法艺术,后来的狂草更是如此。有人会问,王羲之的《十七帖》不是实用的书信吗?是的,它是书信,但收信人是衣食无忧的文化贵族,是懂今草的书法家。实用文字的一个特征是:只要是识字的人都能读懂,《十七帖》当时的普通识字人能读懂吗?王羲之的草书签名就有十几种,这是实用的写字的特征吗?如果仅仅是交流思想的实用文字,有必要搞这么复杂吗?汉晋之际纯艺术的书法今草出现,纯艺术的书法理论也成熟。书法在纯艺术的理论思想指导下得以提升,而实用文字楷书(真书)隶书的书写也融入了不同的、或多或少的艺术因素,呈现出一碑一帖各具特色的风貌。书法作为艺术的特殊形式的一种,由于其天生的与实用书写共生式的交互影响,又因为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许多人以实用写字的标准衡量书法,所以楷书最受人们欢迎,有些人把漂亮毛笔字当成了书法的最高境界。书法虽然不与漂亮对立,但书法的审美要素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刚柔、文质等矛盾关系,漂亮仅仅是书法的皮毛,没有了阴阳、刚柔、文质等内美的仅仅是状如算子的毛笔字,体骨不存皮毛将焉附?在毛笔字退出实用舞台的今天,书法艺术应该说与实用性的书写早已呈相离之势,书法艺术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书法艺术的学科化专业化也势必会促进书法艺术健康、稳定的向前发展。当然这正是我们大家所共同企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