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万众期待的辽宁省博物馆“中国古代书画展”、“中国古代绘画展”两大专题陈列已于8月14日上午开展。自从辽宁省博物馆公布将大规模呈现辽博馆藏唐宋元珍品书画的消息以来,便时不时传来开展的消息,却又一次次证实是谣传。今年五月,辽博曾举办国际博物馆日辽宁省主会场活动,在活动现场,辽宁省博物馆馆长马宝杰透露:《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将有望作为古代绘画展的第一批重点展品首次在辽博新馆与观众见面。同时,重点展品将以三个月为期限进行轮展,以兼顾参观者的需求和文物保存的需要。而曾经引发观展热潮的《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卷(又名万岁通天帖)》将有望出现在古代书法展的第二批展品中。转眼三个月又过去,今天,爱好书画的朋友们终于可以去辽博一睹这些珍贵馆藏的风采了。本次专题陈列共展出辽宁省博物馆藏珍贵书画85件,其中古代书法46件、古代绘画39件,包括《宋赵佶草书千字文卷》《元赵孟行书心经册》、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唐周昉《簪花仕女图》、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宋赵佶《瑞鹤图》、明仇英《清明上河图》等。另外,据辽宁省博物馆官方消息,辽博还将于年8月17日(本周五)下午1点30分,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全面开馆。届时书法馆、绘画馆、丝绣馆将正式试运行。部分展品欣赏周昉簪花仕女图卷此图粗绢本,不设背景,以工笔重彩绘仕女五人,女侍一人,另有小狗、白鹤及辛夷花点缀其间。仕女皆体态丰腴,婀娜窈窕,或戏犬,或拈花,或捕蝶,或沉思,尽显端庄典雅的贵族妇女形象。法式皆为高耸云髻,依次簪有牡丹、芍药、荷花、绣球等折枝花及步摇。其脸庞圆润,眉毛皆作蛾眉,中间饰有金花子。衣饰俱为透体敞领的宽肥外衣,内着束至胸部的长裙,并皆佩披肩。年重新装裱时发现此图系后拼接而成,较明显者为左数第二人比例较小的仕女为后嵌入,又白鹤与画左小狗亦为剪裁而来,有研究者据此认为其原为屏风画。此卷无作者款印,亦无历代题跋及观款。最早著录此卷的是清安岐《墨缘汇观》,认为是唐周昉所绘,其后《石渠宝笈·续编》及《石渠随笔》皆沿用该观点,俱著录为《周昉仕女图》,然近代研究亦有持异议者。周昉字仲朗,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官至宣州长史,擅长仕女画,画风承继张萱又独具特色。此卷曾经南宋内府收藏,南宋末归贾似道所有,元、明间流传无考,清初为梁清标、安岐收藏,后入清内府。末代皇帝溥仪逊位之后,以赏赐其弟溥杰的名义将其携出清宫,经天津运往长春伪皇宫。其后辗转入藏东北博物馆,即今辽宁省博物馆。
宋徽宗瑞鹤图卷本卷绢本,纵51厘米,横.2厘米。右图左书,设色绘彩云弥漫的天空中现出一座宫殿的屋顶及斗拱,十八只丹顶鹤飞翔于宫殿上空,另有二鹤立于殿脊鸱尾上。赋色浓艳,界画工整。画后瘦金书题诗并记,款署“御制御画并书”,并有“天下一人”签押及“御书”印。从书法风格及款印可知此卷书画皆为宋徽宗赵佶所作,赵佶能书擅画,传世作品颇多,但多为“代笔”及“御题画”,此卷作为其“亲笔”弥足珍贵。从形制看此卷或为散佚的《宣和睿览册》之一。此卷后有元来复跋,曾经《石渠宝笈·续编》、《石渠随笔》著录,元明流传状况无考,入清为内府收藏。末代皇帝溥仪逊位之后,以赏赐其弟溥杰的名义将其携出清宫,经天津运往长春伪皇宫。其后辗转入藏东北博物馆,即今辽宁省博物馆。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魏晋时期是中国仕女画的成熟时期,传世所见顾恺之《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堪称中国仕女画的典范。此卷为《洛神赋图》,是目前所知传为顾恺之《洛神赋图》的六件摹本(其他五件分别收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中最佳者,图据曹植《洛神赋》文意,借洛神原形宓妃的传说绘制出一段凄婉的爱情故事,图画中洛神的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图卷山石钩染而不皴擦,人物形象高古,虽为宋人摹本,仍存魏晋时期“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时代特征。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卷五代(—)绢本水墨设色纵49.8、横.4厘米图中山势重叠,缓平绵长,植被丰茂,水汽若蒸,似江南夏日景色。起首处水面浩渺,扁舟隐现,中景山势重叠,林木疏朗挺直,竹丛杂处其间,茅屋隐约可见;卷末渡船未到,官客等待,点出主题。全图构思精细,设色雅淡,冈峦清润,林木秀密。技法上以披麻皴为主,多用苔点,色彩淡雅,为典型的江南山水。王蒙太白山图卷(局部)元(—年)纸本设色纵28、横.2厘米绘浙江鄞县太白山天童寺及其周围景物,尤其着重描绘天童寺前二十里夹径松林。画面中远岫层峦,溪流潺潺,人物往还其间,用笔松润,赋色淡雅。画心右上角有小字篆书“太白山图”四字,画尾钤“王蒙印”,近人研究认为此卷为王蒙晚年代表作。
吕纪狮头鹅图轴本幅绢本,纵.5厘米,横厘米。工笔设色绘白鹅踱步于梅树之下,树干古拙,花蕾点点,侧有玲珑剔透的太湖石,石旁花卉丛生。鹅身用笔轻柔,赋色细腻。左上角有吕纪单款,并钤印章。吕纪(公元~?)字廷振,浙江鄞县人,弘治年间值仁智殿,为锦衣卫指挥,工山水花卉,花鸟追摹宋元。此图曾经宋荦收藏。山弈候约图轴此画于年在辽宁省法库县叶茂台七号辽墓出土。辽代卷轴绘画作品传世不多,《山弈候约图》虽无作者名款及印记,却是辽代早期墓葬出土,制作年代是确实可靠的。此画为研究中原和契丹绘画艺术的相互影响,提供了第一手材料。此画的艺术风格接近荆、关、李成一路,与江南董、巨一派迥然有别。《辽人画山弈候约图》画面云山、树石、楼阁、流水浑然一体。上部峭峰陡起,雄伟奇特,茫茫的白云如海;中部一座两层楼阁,院内2人对坐而弈,一书童持物前来;下部溪水如镜,路有3人,长者策杖信步前行,后随2个小童,一背负较大的酒葫芦,一肩负长大的琴囊,似是赴约入山而来。山上山下两组人物互为呼应,候友者弈以待约,来访者荷琴酒而至,组成了一幅耐人寻味的生活画面。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局部)
《草书千字文》是宋徽宗赵佶传世的狂草作品,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作于是年(宣和壬寅年)。它是难得一见的徽宗草书长卷,以用笔、结体的熟稔精妙乃至书写意境而论,与怀素相比,委实伯仲难分。这卷笔翰飞舞的墨迹,书于全长三余丈的整幅描金云龙笺之上。其底文的精工图案,是由宫中画师就纸面一笔笔描绘而出,与徽宗的墨宝可谓相得益彰,共同成就了这篇空前绝后的旷世杰作!被誉为“天下一人绝世墨宝”。 张旭草书古诗四帖卷唐(-年)纸本纵29.5、横.2厘米张旭,生卒年不详,约在唐玄宗朝开元、天宝(-)年间。字伯高,吴(今江苏苏州)人。与盛唐之际的另一位草书大家怀素,并称“颠张狂素”。《古诗四帖》为张旭传世的狂草孤本,是今草向狂草演变的实物例证。王铎临唐太宗帖轴清(公元—年)绫本行草书纵厘米横50厘米王铎(—),字觉斯,号嵩樵、痴蓭等。孟津(今河南孟津县)人。明天启二年()中进士,授翰林编修。后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明亡降清,被授以礼部尚书之职。王铎的书法和书论个性鲜明,颇具风骨。此轴名为临书,点画之间,不时参杂自家书法笔意,用笔细劲,行笔迅疾,连笔牵丝,一气呵成,气脉贯通。刘墉行书远景楼记轴清(公元—年)纸本行书纵厘米横56.1厘米刘墉(—)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乾隆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书法魏晋,笔意古厚,初学赵孟,中年后自成一家,素有“浓墨宰相”之誉,为清代杰出的书法家。与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并称“清四家”。远景楼记系刘墉晚年所书,章法疏朗规整,用墨厚重,笔势雄浑,笔画粗细随宜,已融诸家之长,独具面目。唐寅行书吴门避暑诗轴明(公元—年)纸本行书纵.2厘米横31厘米唐寅(—年),字子畏,一字伯虎,号六如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因受科场案牵连而被革黜,遂遣于艺文书画。性任逸不羁,镌其印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画宗元四家,书学赵孟,自成一格,为“明四家”之一。此轴书写极为精致,秀润温婉,流畅自如,给人以清新爽朗之感。鲜于枢书王安石诗卷(局部)高宗赵构草书洛神赋卷(局部)
历代馆藏书法作品清单:商牛胛骨卜辞大版清石鼓文拓本册清峄山碑拓本册明乙瑛碑拓本册东晋楷书曹娥谦辞卷清始平公造像记拓本册北宋兰亭集序拓本卷唐欧阳询行书仲尼梦奠帖卷唐张旭草书古诗四帖卷唐孙过庭草书千字文第五本卷明王居士砖塔铭拓本册南宋玄秘塔碑拓本册唐沈弘楷书龙朔二年写经卷宋欧阳修行书自书诗文稿卷宋赵佶草书千字文卷宋赵构章草书洛神赋卷宋赵慎章草书后赤壁赋卷元赵孟行书心经册元鲜于枢行书王安石诗卷明宋广草书临怀素自叙帖卷明程南云行书千字文册明李应祯行书大石联句诗册明沈周行书千人石夜游诗卷明祝允明草书杜甫诗轴明文徵明行书自书诗轴明唐寅行书吴门避暑诗轴明陈淳行草书越游诗卷明莫是龙临杂帖卷明董其昌楷书自诰身卷明陈继儒行书寿吴季常六十叙卷明邢侗草书临王帖轴明张瑞图行书王维诗轴明黄道周行书进神宗实录诮明倪元璐行草书自书诗轴清王铎临唐太宗帖轴清傅山草书龙王社鼓诗轴清查士标临米芾帖轴清郑簠隶书陶渊明时运诗轴清高凤翰行书论诗五首卷清金农隶书高轩清福联清刘墉行书远景楼记轴清永瑆行楷书秋花诗卷清伊秉绶行书蔷薇花诗轴清阮元临天发神谶碑轴清何绍基楷书絜园记屏清杨岘隶书以诗移家联历代馆藏绘画作品清单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唐周昉簪花仕女图卷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卷宋赵佶瑞鹤图卷宋张激白莲社图卷宋刘松年秋窗读易图辽佚名山弈候约图辽佚名竹雀双兔图金杨微二骏图卷元赵孟红衣西域僧图卷元李士行竹石图轴元王蒙太白山图卷明戴进达摩至慧能六代祖师图卷明沈周盆菊幽赏图卷明唐寅悟阳子养性图卷明文徵明兰亭雅集图卷明仇英清明上河图卷明吕纪狮头鹅图明陈淳萱茂栀香图轴明文伯仁松风高士图轴明钱榖竹亭对棋图轴明董其昌峰峦浑厚图卷明陈继儒云山幽趣图轴明蓝瑛溪桥柱杖图轴明周之冕梅花野雉图轴明陈洪绶斗草图轴清王时敏南山积翠图轴清王鉴远山岗峦图轴清王犟仿古四季山水图屏清王原祁西岭云霞图卷清朱耷松柏桐椿图轴清石涛古木垂荫图轴清梅清天都峰图轴清龚贤一道飞泉图轴清徐扬姑苏繁华图卷清黄慎独梅图轴清郑燮幽兰图轴清赵之谦牡丹图轴清吴昌硕牡丹图轴(展品图文资料来自辽宁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