萹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果自己写不出好字,最好评字莫评人,书法 [复制链接]

1#
关爱青少年儿童白癜风 https://m-mip.39.net/gz/mipso_6416852.html

近期写了一些书法理论性的文章,大部分书友都是理性地交流,小编在和他们探讨的过程中的受益匪浅,增加了学识也心存感激。不过也有个别书友出言不逊,除了叫喊几句,不见有何高深理论让人折服,也不见有何佳作展示出来。对同一幅作品有不同的看法也属正常,没必要言论出格,最好是对字不对人。书法知易行难,想一想如果自己书写同样的作品(同一文案),又该被多少人不屑一顾呢!

小编略懂一点书法理论,也能写毛笔书法和钢笔字。这次就晒一晒近期书写的一些练习稿,有毛笔的也有钢笔的。之所以不敢称为作品,是没有落款和印章,本来也是随手涂鸦的练习稿,很多都不完整,大部分已经扔了。不过,好在可以留下照片,作为练习过程中留下矫正的参考。先看下图,是一幅楷书练习稿。

楷书练习稿《明月几时有》局部(钢笔)

小编近三十多年没认真写过楷书,已经丢生了,加上环境不允许,没条件写毛笔字,只有用钢笔书写。这幅练习稿融入了一些行书技法,不完全是正楷。其中不少字的结构和笔画处理不到位,因为长时间没有书写楷书,眼高手低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不过,楷书早已经融入骨髓,即使五十年不写也是手生心熟,根基永远不会丢,只要花点时间,完全可以恢复过来。

平时得闲书写以行草书为主,有机会偶尔写一写毛笔书法。上一次得便书写了一幅毛笔书法,和上图楷书写的一样,也是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感觉自己的行草书一直没丢多少,只不过有一些字的草书体生疏了,需要查阅书法《五体字典》才能保证草书书写的正确性。不过这幅练习稿在动态中发布过,这一次收归图文里。

行草书练习稿《明月几时有》局部(毛)

大家都知道,练习毛笔书法比练习硬笔书法麻烦多了。前者必须要文房四宝和印章样样齐全,还要环境允许,有足够大的地方和条桌,才能满足创作出大件书法作品的条件。而后者相对简单,只要一支钢笔和几张便签纸,随便找个桌子就可以了。因此,小编闲来还是练习钢笔书法方便的多。下图是李白的《将进酒》,用行书和草书书写了两种不同风格的稿件。其实钢笔写字是最显现功力的,不管什么书法家只要书写钢笔字都会“原形毕露”,没有任何毛笔技法的加持,只看见原始的字形和笔法。所以,书法家们轻易不写钢笔字。

行书练习稿《将进酒》局部(钢笔)草书练习稿《将进酒》(钢笔)

昨晚抓到机会,写了一幅毛笔书法的《将进酒》,第一次练习稿写得比较生硬,章法运用呆滞,字体结构和笔法处理也不妥。写第二次的时候情绪被调动起来,大章法运用如鱼得水,渐入创作佳境,正当快要完成的时候,被一个电话打断了。半个小时以后回到练习稿前,拿起毛笔却接不上作品的气场,整幅练习稿完全失败撕毁,可见行草书的创作一气呵成是多么重要。因为这是一幅*的大件作品创作,宣纸已经不够,没法再写一次,只留下这幅失败的练习稿。

行草书练习稿《将进酒》(毛笔)

练习书法,如果受到条件限制,写钢笔字可以运用一些毛笔书法的技法,也一样会给自己的书法水平带来提升。比如钢笔意临《兰亭序》,对着抄写时,观看王羲之的作品,写出自己的东西。如果对着印刷体书写,肯定写不出这种效果,这就是领悟原作的意境写出自己的风格,也是一种意临。书法过了入门的初级阶段,不应该继续依样画葫芦式的方法临摹,而应该创造性地临写,才会写出属于自己的风格。否则,即使写得再像,也就是一台人工复印机而已。

行草书抄写《兰亭序》练习稿局(钢笔)

最后上传一幅钢笔字的大章法运用书写的《沁园春?雪》,这首词是很多书法人士的挚爱,不但文辞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气势磅礴。对书法创作者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做的佳作。以前常用毛笔书写,也创作过不少作品。现在文房四宝不全,只能用钢笔书写,尽量运用好大章法,横不成行、竖不成列,创作出这副钢笔练习稿的同时,毛笔书法稿已经成竹在胸了。

行草书练习稿《沁园春?雪》(钢笔)

今天大胆晒了一些练习稿,因为条件限制,很难发挥到最佳状态。小编无意表现什么,只是想说明自己也是书法圈内之人,三十年前也曾有所建树,具备一定的书法理论知识和创作能力。九十年代初到深圳发展以后,弃文从商办企业就把书法丢下了。直到现在年知天命,渐渐离开商场,闲余时间也多了起来,便准备重拾昔日的兴趣爱好,开始练练书法、写写文章,不为功名利禄,但求兴致不减、充实自己。

网络上无论什么人晒出的书法作品,大咖也好,普通书法爱好者也罢,都有两极化的评论。本来欣赏书法就是根据个人的书法造诣和文学修养的不同各有自己的看法,不能代表别人的观点。但有少量的专业人士,毕生攻其一域,靠书法安身立命。他们的观点应该具有权威性,能入他们法眼的作品往往不被大多数人接受,这是境界造成的。当书法不仅仅写字,上升到了艺术的时候,那就是少数人的事情,欣赏不了才是正常现象。

小编也常撰文阐述对书法热点问题的看法,仅仅是一家之言的个人观点。如果书友不认同也很正常,那只能说明彼此不同频,对书法的理解和造诣不在同一个平台,当然可以各抒己见。不过交流的时候最好对字不对人。书法理论和创作能力成正比,如果自己写不出像样的作品,还是口下留德,评字莫评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