萹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健脾先祛湿,祛湿先升阳,医圣张仲景一张方 [复制链接]

1#
中科让您告别白癜风秀健康 http://www.yangguizhe.com/bdfzx/index.html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中医朋友李红波!

前不久,我接诊了一个慢性肾炎患者,张先生,他的舌苔白腻,舌边有齿痕,面部出现明显的浮肿,他满脸疑惑地问我:“李医生,为什么我看人家用八正散祛湿气,都挺管用的,为什么一用到我身上就没啥效果呢?是不是我用的方子不好呀,那祛湿气最好的方子是什么呢?”

深入询问后得知,患者除了面部出现明显的浮肿外,还伴有腰背酸痛、胸闷气短,头晕的症状,整天也没胃口,干啥都没精神。蛋白尿也常年在(++)到(+)之间波动。为了这病,四处找大夫,药没少吃,可病情就是反反复复。

仔细询问过后,我很抱歉地告诉他:”没有最好的方子,只有最适合你体质的方子,才是最好的方子。”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方子都是根据患者的辨证结果,加减后才可开方的。

我们先来看看患者所使用的八正散,由大黄、瞿麦、车前子、栀子、萹蓄、木通、滑石等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利水通淋的功效,主要针对体内湿热之邪较重,且病位偏下的症状。

反观张先生,从他的的症状来看,属于典型的脾肾两虚、湿邪内阻之症。长期的脾肾两虚、湿邪困扰,肾脏的封藏功能受损,体内精微物质不能固摄,蛋白尿也就常年在(++)到(+)之间波动,难以消除。

如果再盲目套用八正散,方中含有清热泻火的苦寒药物,就像一盆冷水浇在微弱的火苗上,会进一步加重脾虚,水湿代谢愈发紊乱,就会出现一系列不适的症状。

于是我根据他的症状,以“苓桂术甘汤”为基础方,进行加减运用,给他开方: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干姜,巴戟天,枳壳,钩藤等。(千人千方,每个人的病情和体质不同,切勿盲目套用。)

服药2周后,患者反馈面部浮肿有所减退,腰背酸痛、胸闷气短、头晕等症状也都得到了缓解。继续服药1个月后,蛋白尿降至(+),水肿基本消失,吃饭也有了胃口。后续又巩固调理了一段时间,蛋白尿转阴,身体不适感消失。半年内多次随访,患者尿常规检查都显示蛋白尿阴性,病情逐渐趋于稳定。

其实呀,这个方子是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只有茯苓、桂枝、白术、甘草,这四味中药组成,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水的功效,可以缓解患者食欲不振、水肿的现象。

我又根据患者的辨证结果呢,加入干姜,温补脾肾之阳,驱散寒邪,增强阳气对水湿的运化之力;巴戟天补肾助阳、强筋健骨,有效缓解腰部不适。枳壳、钩藤等疏通气机、清热平肝,缓解胸闷气短,头晕目眩的症状。

脾的运化功能得以恢复,就能为肾脏源源不断地输送气血,肾得到滋养,阳气渐足,固摄精微的能力就会提升,防止蛋白漏出,蛋白尿自然就消失了。

所以啊,大家在身体出现不适的时候,一定要经过专业医师的辨证,对症下药后,再服用,可别自己瞎琢磨。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的话,也可以分享给您关心的人,给他提个醒。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