萹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玉米须与八正散轻松解决泌尿系感染 [复制链接]

1#

近期,一位刚过50岁的杜先生向我们倾诉了他的困扰:他频繁地感到尿频、尿急,甚至在短时间内需要多次上厕。尤其是排尿时,尿道似乎被一团火轻轻触碰,带来炽热而微痛的感受,严重影响了他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听完他的描述,我们判断他可能患上了泌尿系感染。

在进一步的诊断中,我们发现他的舌头呈现红色,舌苔黄腻,这是湿热内蕴的典型表现。再结合他无辣不欢的饮食习惯,以及在症状出现前两天曾食用麻辣香锅,我们更加确信他的症状与湿热有关。张教授建议他近期清淡饮食,并推荐他用十元左右的玉米须泡水代茶饮。

玉米须,这一味不起眼的中药,在《滇南本草》中却有着不凡的记载。它味甘淡、性平,能够归入膀胱、肝、胆经,其最大的功效便是利湿行水,尤其擅长清除膀胱湿热。这或许正是解决杜先生泌尿系感染问题的关键。它药性平和,煮水后带有淡淡的香甜,不仅对泌尿系感染有显著效果,还能作为代茶饮长期饮用,尤其适合湿热体质者。杜先生遵循医嘱,清淡饮食并每日饮用玉米须茶,半个月后复诊时表示,尿频、尿急及尿道灼痛等症状已明显改善,对我们表示衷心感谢。

准备15克左右的新鲜玉米须,彻底清洗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开始煮沸,烧开后继续煮五分钟即可。或者,取适量晒干的玉米须,用开水直接冲泡即可享用。

尿道痛这个难以启齿的问题,究竟是何方神圣所为?原来,这背后的推手是“泌尿系感染”,在中医里,它被归类为“淋证”的范畴。淋证的主要症状包括小便频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以及痛引腰腹。中医认为,淋证多由湿热下注膀胱所致。但究竟何为湿热,又是如何产生的呢?现代人生活条件显著提升,饮食愈发丰盛,然而,过度饱食却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中医有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意指饮食过量会损害肠胃功能。但少有人知,饮食过饱不仅伤肠胃,还可能引发泌尿系感染,即中医所谓的“淋证”。

淋证,其症状包括小便频急、淋漓不尽、尿道涩痛等,多由湿热下注膀胱所致。而湿热何来?这与我们日常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当摄入的食物过多,肠胃负担加重,食物无法及时消化,便在体内积聚发酵,进而产生湿气和热气。湿性趋下,与热相结合,犹如油锅中的面条,又湿又黏腻。这些湿邪和热邪随之下注泌尿系统,便可能导致淋证的发生。

淋证临床上有热淋、血淋、石淋、膏淋、劳淋、气淋六种类型,其中热淋最为常见。热淋患者除了小便频数、涩痛外,还常伴有小便赤热、尿道灼热感、口苦、舌红苔黄腻等症状。玉米须对于治疗热淋确实有一定效果,然而,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单凭玉米须可能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此时,可以考虑使用祛湿剂“八正散”,其配方包括木通、车前子、扁蓄、瞿麦、滑石、山栀子仁、大黄和炙甘草各9克。此外,中医对于其他五种淋证也提供了多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因篇幅所限,这里不再详细展开。

在此提醒,由于淋证涉及泌尿系统,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医师的指导,以确保得到恰当的治疗,避免因盲目尝试而延误病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