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强调“实干”与“实在”,这两个“实”字虽含义相近,却各有侧重。前者强调的是具体行动和效果,后者则更多指涉为人处世的态度。然而,在中医诊脉的领域中,实脉的“实”字却蕴含着更为深奥的意味。
01实脉的意义
实脉,作为28脉象中的一种,其“实”字与虚实、充实、有力等概念紧密相关。
?1.中医实脉的特征
它描绘的是脉体充盈、搏动有力的景象,无论医生如何寻按,都能感受到脉搏的坚实有力。这种脉象特征包括脉大、脉长、脉弦以及脉搏的有力度等。
?2.脉体的平衡与束缚
此外,实脉所隐含的微妙平衡以及脉体被无形力量束缚的感觉犹如怀才不遇者的心境。就像孙悟空一个筋斗云能翻越十万八千里,却始终无法跳出如来的手掌心一样,实脉虽然脉体坚实、搏动有力,却似乎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所束缚,无法自由伸展。这反映了中医诊脉时对生命力的深刻洞察。
.实脉的病理基础与病症解析
1.1?病理基础
实脉的病理基础在于体内邪气盛行而正气尚未衰败,导致正邪之间展开激烈的斗争。这种斗争在脉象上体现为“正面刚”的临床特征。李时珍在论述实脉的主病时指出,实脉多因阳火郁结所致,临床表现为发狂、谵语、频繁呕吐,或因阳毒、伤食引起,常伴有大便不通畅、气疼等症状。总的来说,实脉主要与口舌生疮、食欲不振、呕吐、狂躁、阳毒病症、便秘以及淋证等病症相关。
1.2?实脉相关病症
口舌生疮
实脉本身就反映出邪气盛实,若这种脉象出现在寸脉位置,那么口舌生疮的问题便时常出现。这主要是因为心火上炎所导致,临床上常表现为口舌生疮、心胸烦热、面赤以及口渴等症状。针对这种情况,中医常采用清火养阴的治疗原则,其中导赤散是一种常用的方剂。该方剂包含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和竹叶等药材,有助于缓解口舌生疮等不适。
食欲减退
不少人误以为食欲不振就是虚证,然而并非所有食少都属于虚证范畴。例如,肝气横逆犯脾或肝气犯胃都可能导致食欲减退。面对这种情况,一般需采取措施抑制肝气横逆。临床上,常采用六君子汤(含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等药材,并辅以柴胡、白芍或左金丸)来进行治疗。这些方剂有助于缓解因肝气横逆导致的食欲减退问题。
呕吐
实脉反映的是邪正斗争的激烈程度,这种状态往往伴随着气滞血瘀所导致的积聚问题。当食物停聚在胃中时,就会引发频繁的呕吐。临床上,这种情况通常伴随着脘腹胀满、呕吐酸腐、嗳气厌食、大便干湿不均、舌苔灰腻,以及脉象实或兼有滑象等典型症状。针对这种情况,治疗原则主要是调和胃气、消食导滞。保和丸是常用的代表方剂,其中包含焦山楂、炒神曲、制半夏、茯苓、陈皮、连翘、炒莱菔子以及炒麦芽等药材,能有效缓解因食物停聚引发的呕吐症状。
发狂
古人言,“重阳则狂”,揭示了狂证的本质在于阳邪过盛。当脉象坚实而宽大,且张力充沛时,便可能出现热极如狂的症状。临床上,这类情况常伴随烦渴多饮、大便干燥、情绪暴躁、脾气倔强以及狂乱行为等特征。针对此类病状,治疗宜以清除秽浊、泻除实火为首要原则,其中桃核承气汤是代表性方剂,包含桃仁、大黄、炙甘草各12克,桂枝、芒硝各6克,可有效缓解发狂症状。
阳毒
阳毒的形成,多因疫毒深入血分,热毒之邪又灼伤咽喉所致。其临床表现中,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疼痛、吐脓血,以及六脉俱实,是其典型特征。面对这样的病状,治疗的核心理念在于清热解毒、滋阴散瘀。其中,升麻鳖甲汤是治疗的代表方剂,包含升麻6克、当归3克、蜀椒3克、甘草6克、炙鳖甲3克以及雄黄0.5克,可有效缓解阳毒的症状。
便秘
实脉脉象反映出体内邪正相争,热气旺盛,导致津液被热气蒸腾,进而引发便秘。针对这一症状,治疗原则应以清热凉血、通便泻火为主。其中,导赤承气汤是一剂有效的代表方剂,包含赤芍药9克、细生地15克、生大黄9克、黄连6克、黄柏6克以及芒消3克,能够缓解便秘症状。
淋证
实脉的脉象特征揭示了体内邪正相争的激烈程度,以及热气对津液的过度蒸腾。这种蒸腾作用可能导致小便色泽深赤,若持续过甚,则进一步发展为淋证,其症状包括小便短少和淋沥刺痛。面对这一病症,我们的治疗原则应以清热泻火和利水通淋为主。
其中,八正散是一剂常用的代表方剂,包含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栀子、炙甘草、木通和煨大黄等药材,能有效缓解淋证的症状。当然,实脉所主的病症远不止淋证,但这类病症共同的特点是邪气与正气都处于旺盛状态,即实证。
此外,在现代临床实践中,实脉也可见于其他多种病症之中。然而,上述所提及的常见病症无疑是临床医生必须熟练掌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