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st
//Summer
//Diary
紫
砂
壶
篇
‖
‖
‖
第二章
01著名的紫砂壶作品
BREEZE
高井栏壶
造型简洁,身若井栏,嵌盖平缓合体,高柱钮与壶身统一,一弯嘴曲而微妙。把圈大,外扁平,里圆润,底圆而大。其造型为最早的流线型设计,端把倾注触觉舒适,属“曼生壶”式的经典之作。
风卷葵壶
风卷葵壶壶身造型取风卷葵花之形状,既应物象形,又气韵生动。图案规则,做工精致,仿古式而合度,器形的工艺甜味浓厚,把梢下钤篆书阳文“杨氏”小圆印。此壶由杨凤年设计,是杨彭年的胞妹,此风卷葵壶的神韵,也可得观其造壶艺术的一斑。
梅报春壶
“梅报春壶”原为江苏宜兴紫砂工艺厂陈列室藏品,以梅花报春为题,在挺秀饱满的壶身上,运用雕镂和捏塑等多种手法,生动地刻划了梅花不畏风霜严寒之英姿,端丽稳重,精致传神。本壶的设计者朱可心为民初紫砂名师,朱氏擅长花货造型,喜以松、竹、梅为题材,所作茗壶,皆法度谐宜,生意盎然,韵神俱佳。
提壁壶
此壶盖面似一古雅玉璧而名。壶体扁圆柱形,平盖,扁圆钮,扁提梁,微曲线造型,结构严谨,刚中带柔,和谐匀称,虚实节奏协调,是当代紫砂茗壶之一,也是顾景舟毕生的经典之作,曾经多次制作、修改壶器造型,有“语不惊人誓不休”之感慨。
八卦龙头一捆竹
此壶以64根长竹段围成壶身以合64卦之数。以32根短竹段分成四组,每组8根,结以成足。壶盖浮雕八卦图,盖钮成太极图,颇有匠心。此壶为邵大亨名壶,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02紫砂壶人物代表
SUNSHINE
陈鸿寿
陈鸿寿(~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书画家、篆刻家。字子恭,号曼生、曼龚、曼公、恭寿、老曼等。为"曼生壶"。书法长于行、草、篆、隶诸体。行书峭拔隽雅、分书开张纵横,独步有清一代。篆刻师法秦汉玺印,旁涉丁敬、*易等综观陈鸿寿的一生,虽然他在仕途上并不飞*腾达,但在艺术上十分成功。他是一个通才,能书善画,尤其是书法,篆、隶、行、草皆能,历史文献和此次展出的上海博物馆等收藏的不少书法、绘画作品也充分说明这一点。他也懂得碑帖,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所藏神龙本兰亭序帖,钱唐陈鸿寿题于江宁承恩寺中。
他第一大贡献,是把诗文书画与紫砂壶陶艺结合起来,在壶上用竹刀题写诗文,雕刻绘画。第二大贡献,他凭着天赋,随心所欲地即兴设计了诸多新奇款式的紫砂壶,为紫砂壶创新带来了勃勃生机。他与杨彭年的合作,堪称典范。现在我们见到的嘉庆年间制作的紫砂壶,壶把、壶底有"彭年"二字印,或"阿曼陀室"印的,都是由陈鸿寿设计、杨彭年制作的,后人称之为"曼生壶"。
李仲芳
李仲芳,明朝制壶名手,制壶名手李养心(号茂林)子,制陶名家时大彬高足。李仲芳江苏宜兴人,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陶名家,李茂林之子,时大彬的得意弟子。据《阳羡名陶录》记其作品由古朴渐趋文巧。传世款署大彬的砂壶中,就有李仲芳所制,当时便有“李大瓶,时人名”之说。李仲芳与时大彬及大彬的另一高徒徐友泉有“壶中妙手称三大”之誉。
邵大亨
邵大亨江苏宜兴人。清道光、咸丰间宜兴紫砂陶名家。善于仿古,做工精湛,造型以浑扑见长。高熙《茗壶说》述邵壶“肩项及腹,骨肉匀停”,“嘴盤胥出自然、若生成者”,“口盖直而紧,虽倾侧无落帽忧”。传世的邵大亨制壶,今知有“鱼化龙"、“掇球”、“风卷葵”、“一捆竹”等式样。邵壶在清代已-壶干金,几不可得。陈国治安徽祁门人,清道光、咸丰间景德镇著名雕瓷艺人。在瓷板上雕刻的花卉,深浅适度,富有画意。还将瓷雕与釉色相结合,仿竹木、象牙器,无不神形俱备,精雕细刻的仿漆器,釉色极似X漆。
03一壶春茶器馆所收藏的紫砂壶
TREESHADE
国家级工艺美术师范老师作品《恒古》
国家级工艺美术师杨老师作品《过桥扁腹》
更多精彩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