萹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蒋婧筷子的文化 [复制链接]

1#
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筷子的文化筷子,每天都会用到,是我们身边很平常的一个物件,似乎是不起眼,但又是不可缺的。用刀叉不顺手,用勺不方便,还是用筷子扒饭夹菜,那才是中国。所以说,对于所有中国人来说,筷子也是刻在我们身上的文化印记。筷子在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家被广泛使用,主要是以中日韩的人数最多。先说说日本的筷子吧,一般都是木质材质,圆头,底部做得很尖,像是镊子一样。韩国的筷子呢,一般都是金属材质,扁扁的形状,筷身纤细,底部扁平。我们中国的呢,一般是竹木材质,比日本韩国的更长、更厚,筷子头是方形的,末端也是钝的圆润形状。这样看起来也更加的古朴厚重。虽说都是叫筷子,筷子最早是中国人发明的,也是我们的筷子更加有文化内涵。说到我们筷子的顶是方形,底端圆形,其实它也代表着古代的“天圆地方”的意喻。我们中国筷子的长度一般是七寸六分(约为22至24厘米左右),这是代表人有七情六欲。而且呀,在筷子的使用过程中,往往拇指食指在上面,无名指小指在下方,中指为中,这个则代表着三才者,天地人,三者只有互相配合,所形成的的力量才是最大的。这就是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还有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其实我们使用筷子的时候呢,是以外面的筷子动为主,配合内侧的这个筷子来使用的,这在我看来也蕴含着内外有别、动静有常、相辅相成、互助互利等道理。看这小小的一双筷子,就有对自然的敬畏,有说人生的道法,还有辩证的哲学,真是忍不住想为我们的祖先点一个大大的赞!我很喜欢学习研究方言文化,说到筷子呀,以前也有一个疑问在我心里很久很久。我小时候,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的说法。去别人家做客,主人做很多菜招待,爸妈会说,“哎呀呀,您这么客气,这么多菜,都不好下[zhǔ]呢!”又或者是我家招待客人的时候,人家拘谨夹菜夹很少啊,他们又会劝吃“莫讲客气咯,莫嫌菜口味咯,夹就夹一[zhǔ]大的噻!”[zhǔ]?到底是哪个[zhǔ]啊?这么说,却一直不知道这个字的本面目是什么。关于筷子的记载,最早的是《韩非子·喻老》,中间有一句话,“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意思是纣王用象牙做的筷子,他的臣子箕子害怕他会过度奢华而感到恐惧不安。而“象箸玉杯”也成为了一个成语,形容极度奢侈的生活。看到这个箸字,我才意识到,我们说的原来就是它呀!而我们方言里说的“下箸”这种说法,竟然都是有出处的。《晋书·何曾列传》中有这样一句“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就是说这何曾一顿饭要花掉很多钱,还说没有值得动筷子夹的东西。而“无下箸处”也成为了一个成语,来形容富人饮食奢侈无度。一天吃一万钱的东西还觉得没啥好吃的,放在现在来,作为一个吃货的我也只能弱弱的说一句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关于“箸”的诗词和典故也是非常多,李白的《行路难》“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豪情和侠气跃然纸上,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真情与醉意肆意挥洒,陆游的《秋思》“老子斋居罢击鲜,木盘竹箸每随缘”清贫和淡泊自然流露。关于筷子最有名的还是《三国志》里的这个故事。“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曹操试探刘备:“当今天下,只有你我二人可以称得上英雄!”刘备不觉大吃一惊,连手中的勺子和筷子也吓得掉到了地上。刘备借打雷掩饰说:“这声霹雷真响,吓得我把匕箸都失落在地。”煮酒论英雄,这个故事都知道,但“闻雷失箸”这个成语却鲜为人知。我们的文化,真的还需要我们去学习和传承呀。听说粤语里面有个俗语叫“食头箸”,想来粤语应该也是保留了古风遗韵的,用的也是古代的讲法。还有关于吃鱼的讲究----规矩是“一箸定乾坤,二箸开阡陌”。主人若不动鱼,其他人是不可以先动筷子的。主人第一筷子要将鱼腮上的肉夹给在座最尊贵的客人,鱼头尊贵,鱼腮上的肉就显得特别地的尊贵,乾坤就是天地,代表他会步步高升。第二筷子就是夹给自己了,古代开阡陌代表着做生意的人,第二筷子夹给自己代表自己能够生意兴隆。关于筷子的使用,还觉得小时候规矩很多的。一定要人都坐齐了才能夹菜,一定要地位最尊贵的人最先夹菜,不同于现在经常使用的“开餐”,那时候是美名其曰“开筷”。还有吃饭的时候不能把筷子插饭里面,不能用筷子敲碗。小孩子若是吃饭不规矩,若是拿筷子的姿势不对,还有可能被筷子敲头敲手伺候。若是来了客人,那可是更加,不能伸手越过几个碗去夹很远的菜,不能在客人夹菜的时候筷子伸到客人筷子上方......点点滴滴,足可见长辈们对饮食文化、用餐礼仪的看重。关于筷子或者说我们方言里面的箸,还有许多许多的学问。我觉得,我们夹菜,拿的筷子是活生生的文化,我们敬菜,说的方言,有沉甸甸的历史。

作者简介

蒋婧,笔名柚子,喜欢诗词,喜欢学习方言文化。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