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中央秋拍将于9月9至12日举槌,呈献多个专场包括、、、、、、、等,臻品荟萃,切勿错过!
中国古代书画重要珍藏
Lot祝允明(-)草书长恨歌
款识:嘉靖二年,岁在癸未春三月既望,书于延梦楼,枝山居士祝允明。
钤印:枝山(白)、允明(朱)、祝睎哲(朱)
题签:明祝希哲草书长恨歌墨迹卷。
32×cm约18平尺
释文:白居易长恨歌(略)。
作者简介:祝允明生于天顺四年十二月六日,卒于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字希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因长相奇特,而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人称为「祝京兆」,明代著名书法家。祝允明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他与唐寅、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又与文征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俯、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熳。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祝枝山的狂草,骨力弱于旭、素,但在宋人影响下,又自成一格」。
Lot文征明(-)行书西苑诗册
款识:嘉靖乙酉三月望有四日,长洲文征明书。
钤印:文征明印(白)、征仲(朱)、停云(朱)、悟言室印(白)
题签:文待诏墨笔西苑诗。桓士珍藏。
26.5×14.3cm约0.3平尺×19释文:西苑诗十首。万寿山。日出灵山花雾消,分明员峤戴金鳌。东来复道浮云迥,北极觚棱王气高。仙仗乘春观物化,寝园常岁荐樱桃。青林翠葆深于染,揔是天家雨露膏。太液池。泱漭沧池混太清,芙蓉十里锦云平。曾闻乐府歌黄鹄,还见秋风动石鲸。玉蝀连蜷垂碧落。银山缥缈自寰瀛。从知凤辇经游地。鳬大雁徊翔揔不惊。璃华峦。海上三山涌翠鬟。天宫遥在碧云端。古来漫说瑶台迥。人世宁知玉宇寒。落日芙蓉烟袅袅。秋风桂树露漙漙。胜游寂寞前朝事。谁见吹笙驾绿鸾。永光殿。小苑平临太液池。金铺约户销蟠螭。云中帝座团华盖。城上钩陈绕翠旗。紫气曾回双凤辇。青松犹有万年枝。从来清跸深严地。开尽碧桃人未知。龙舟浦。别殿阴阴水窦连。汉家帝子有楼船。兰桡桂楫曾千里。锦缆牙樯忆往年。汾水秋风空落日。隋堤杨柳漫青烟。今皇别有闻民乐。不遣青龙漾碧川。芭蕉园。小山盘折翠琀玡。松桧阴阴辇路斜。草长兰亭迷曲水。雨深桃洞自飘花。紫云依旧围黄屋。青鸟还应识翠华。知是使臣焚草地。文光隐隐结红霞。南台。青林迤逦转回塘。南去高台对苑墙。暖日旌旗春欲动。薰风殿阁昼生凉。别开水榭亲鱼鸟。下见平田熟稻梁。圣主一游还一豫。居然清禁有江乡。乐成殿。太液东来锦浪平。芙蓉小殿瞰虚明。赤栏醮影双龙卧。绿水浮渠九峦轻。漾日金鳞堪引钓。拂天翠柳乱闻莺。激流坐看飞轮转。天子无为乐岁成。兔园。汉王游息有离宫。琐闼朱扉迤逦通。别殿春风巢紫凤。小山飞涧架晴虹。团云芝盖翔林表。喷壑龙泉转地中。简朴由来尧舜事。故应梁苑不相同。平台。日上宫墙霏紫埃。先皇阅武有层台。下方驰道依城尽。东面飞轩映水开。云傍绮疏常不散。鸟窥仙仗去还来。金銮待诏头都白。欲赋长扬愧不才。
作者简介:文征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鉴藏家。文征明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在文学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Lot伊秉绶(-)隶书五言联
款识:伊秉绶。
钤印:伊秉绶印(白)、墨卿(朱)、镂香阁惕安藏(朱)释文:论心清似水,与物坐于春。
作者简介:伊秉绶,字组似,号墨卿,晚号默庵,清代书法家,福建汀州府宁化县人,故人又称「伊汀州」。乾隆四十四年举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师戴联奎,历任刑部主事,后擢员外郎。
伊秉绶,字组似,号墨卿,晚号默庵,清代书法家,福建汀州府宁化县人,故人又称「伊汀州」。乾隆四十四年举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后擢员外郎。伊秉绶喜绘画、治印,亦有诗集传世。工书,尤精篆隶,精秀古媚。其书超绝古格,使清季书法,放一异彩。隶书尤放纵飘逸,自成高古博大气象,与邓石如并称大家。
康有为曾有「魏碑十美」之说,一时间,三尺之童,十室之社,皆写魏体。其「十美」分为「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跃、点画俊厚、意态奇异、精神飞动、兴趣酣足、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若以此「魏碑」的「十美」,一一对应伊秉绶所作「隶书」,则审美无不契合,堪称神来之笔。无外乎,梁启超也叹言:「汀州隶书,天下第一」。
本件「论心清似水,与物坐于春。」隶书五言联笔力劲挺,雄浑生拙,款书瘦劲活泼,整幅真气弥漫又生趣无限。伊秉绶的隶书在有清一代乃至整个书法史上都堪称一代弁冕。其隶书以方整的体态求宽博的气势、醇厚的气息,展现出的气局极大。用笔有如篆书,有意泯去蚕头燕尾的分隶特征,以简约博古意,尤其是他深厚的中锋功力,使得线条规整但不呆板,行笔时搅锋的运用让线条颇具质感,金石之气盎然。伊秉绶在隶书线条的提炼和练习上是不遗余力的。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记曰:「墨卿每朝起举笔画数十百圈,自小累大,以极匀圆为度,盖谓能是则作书腕自健。」日课中锋用笔数十百圈,并且自小到大一直坚持,其笔力之强他人难与匹敌,此亦正是其隶书「愈大愈壮」之根由,此件隶书联当为其人书俱老之时的经典之作。
宋代以降,历代文人士大夫皆于「兼济」与「独善」两端心游,乃至「居庙堂之高」,而心在江湖的田园之志,成为做倾轧于官场的士大夫普遍寄托或标榜。此联内容心清似水,与物坐于春,恰是作者独善其身的写照,也成为一代文人士大夫的理想居所,对于当下社会节奏趋紧,佳联妙语悬挂于书房,亦是休闲好去处。
扇哉善哉—日本须磨弥吉郎旧藏名人扇面集
Lot唐寅(-)大利图、文征明(-)行书书法等名人扇面五十帧
水墨纸本×29
设色纸本×16
洒金水墨纸本×2
金笺水墨纸本×4册页
藏印:桂林朱氏家藏(朱)、子孙永宝(白)
尺寸不一
来源:清代收藏家朱廷梁旧藏、须磨弥吉郎递藏。
备注:附布袱。
本套册页共计扇面五十帧,该扇面原为清代收藏家朱廷梁及其父朱耀南(瀛斗公)两代人所专门定制、搜集和编辑成册。该册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入藏日本大收藏家须磨弥吉郎,成为「须磨收藏」的一部分。须磨晚年称之为其「梅花草堂」册卷类藏品中的「白眉」之作,可见其珍视之深。
本次来源于「须磨弥吉郎」的明清代等名家扇面,收录了从明代至清中晚众多书画名家,如囊括了唐寅、文征明、祝枝山、罗聘、刘墉、翁方纲、王文治等大家的作品,每幅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堪称经典之作。从册首题跋中可知,全册名扇帖共计百幅,此为其中之上册。这部百扇全帖可能是须磨弥吉郎最早的中国书画收藏之一。他在晚年多次阅观赏鉴,在全册首页中计有三次题跋。首次在「甲辰()覌记」,遥述昭和元年()相关收藏事。次则在丙午年()题跋中赞此百扇帖为其梅花草堂册卷类收藏中的「白眉」之品,尽显爱重之意。丁未()九月廿一日,他「观之又记」,恋恋不舍。可见这册扇面在漫长的须磨收藏生涯中起到了贯穿始终的注脚作用,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殊为珍贵。目前须磨收藏主要分为长崎县立美术馆藏、京都国立博物馆藏及家属藏,流出市场者只为其中极少部分,此次释出市场,或为庋集百幅名作之最佳时机。
中国古代书画专场
Lot石涛(-)孤松隐士图
款识:公辅旧好,图以奉赠,并求正之,原
济石涛僧顿首。
钤印:清湘石涛(白)、老涛(朱)、大涤子(朱)
题签:石涛孤松隐士图。戊申三月,冠五署签。
钤印:何(白)、冠五(朱)
藏印: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朱)、田溪书屋(朱)、仪孟园收藏印(朱)
.5×62cm约7平尺注:何冠五题签
作者简介:石涛,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原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小字阿长,僧名元济,一作原济,别号很多,大涤子、钝根、石道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清湘陈人、清湘老人、清湘遗人、零丁老人。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明末四僧」。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他幼年遭变后出家为僧,驻锡于安徽宣城敬亭山广教寺,后半世云游,以卖画为业。早年山水师法宋元诸家,画风疏秀明洁,晚年用笔纵肆,墨法淋漓,格法多变,尤精册页小品;花卉潇洒隽朗,天真烂漫,清气袭人;人物生拙古朴,别具一格。工书法,能诗文。存世作品有《石涛罗汉百开册页》《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山水清音图》《竹石图》等。着有《苦瓜和尚画语录》。名言有「一画论」、「搜尽奇峰打草稿」、「笔墨当随时代」等。
Lot王翚(-)秋山行旅图
款识:秋山行旅。石谷王翚。
钤印:王翚(朱)、石谷(白)
题签:王石谷秋山行旅图卷真迹。季迁仁弟属题,乙亥秋吴湖帆。
钤印:吴湖帆(白)
27.7×89.7cm约2.2平尺作者简介:王翚,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南省苏州府常熟人(今江苏常熟)。清代著名画家。其绘画以山水为主,山水融会南北诸家之长,创立了所谓「南宗笔墨、北宗丘壑」的新面貌,被称为「清初画圣」。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合称山水画家「四王」,又与吴历、恽寿平并称「清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