萹蓄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体势开张锋饶八面张瑞图草书答刺史杜
TUhjnbcbe - 2024/7/30 19:12:00

此卷素绫、淡墨

适意而书

体势开张,锋饶八面

在二水遗迹中当推上品

——启功

崇祯二年(),张瑞图被列入“逆案”第六等,理由是曾为魏忠贤生祠书丹。崇祯三年(年),张瑞图被遣归。张瑞图落职后,借如夫人贺氏隐居晋江青阳下行故里,生活恬淡,优游田园林壁,忘情山水,耕地品酒,以诗文翰墨自娱。时常栖隐白毫庵,与禅僧谈禅论道,因此,自崇祯三年()开始,其书法作品也大多题上“白毫庵居士”、“白毫庵道者”“白毫老人”,或简称“白毫庵”。

经过仕途曲折之后的张瑞图,俨然有淡然归禅的心态。因此,书风逐渐稳定,形态更趋于平正,由横向扁状向纵向长形变化,天启年间钟情的章草逐渐消解,直至不见踪影,右上角很少再出现折笔或圭角。字与字之间大多独立,很少牵连,为了打破结构平正和章法僵化,或变化字的大小,或拉长撇、竖乃至结构中最后一笔,形成虚实关系,在不经意间散发出平淡率逸、随心所欲的禅化气息。

“一种新奇的艺术风格、面貌的确立,往往建立在对旧有的审美习惯及其形式要求进行否定和超越的基础之上。”有学者将张瑞图的书法演变分为三个时期,其中第三时期是崇祯二年(年)以后。期间张瑞图的诗作带有浓厚的禅意色彩,同时书法风格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退去了锋芒棱角,点画无意工拙,不刻意追求体势,正倚聚散一律出以简率平直,由淡泊萧散取代了天启年间那种喘喘逼人的气势。

张瑞图(—)草书《答刺史杜之松书》卷

水墨绫本手卷辛未(年)作

画心:26×cm

跋一:29×cm

跋二:29×cm

释文:答刺史裴松之书。王绩。博士陈龛至,奉处分,借家礼,并帙封送至,请领也。又承欲相招讲礼,闻命惊笑,不能已已。岂明公前眷,或徒与下走相知不熟也。下走意疏体放,抑有由然,兼弃俗遗名,为日已久矣。渊明对酒,非复礼义能拘;叔

夜携琴,唯以烟霞自适。登山临水,邈矣忘归;谈虚语玄,忽焉终夜。僻居南渚,时来北山,兄弟以俗外相期,乡闾以狂生见待。歌去来之作,不觉情亲;咏招隐之诗,唯忧情尽。帷天席地,友月朋风,新年则柏叶为樽,仲秋则菊花盈把。罗舍宅内,自有幽兰数丛;孙绰庭前,空对长松一树。高吟朗啸,挈盖携壶,直与同志者为群,不知老之将至。欲令复整理簪屦,修束精神,揖让邦君之门,低昂刺史之坐。远谈糟粕,近弃醇醪,必不能矣。去矣君侯无落吾事。王君白。

题识:崇祯辛未书于白毫精舍,瑞图。

钤印:瑞图(朱)、书画禅(白)

题签:张二水书王绩答杜之松书精品。张氏默默斋藏。钤印:休生(朱)

出版:《白毫墨涛—张瑞图书法特展》图录,晋江市博物馆编,年。

出版物

张瑞图草书《答刺史杜之松书》卷

草书《答刺史杜之松书》卷正作于崇祯四年辛未()的第三时期,运笔舍方就圆,通篇潇洒流畅给人以乐观自信轻松自由之感,所录文本,亦与是时的隐居心境浑然契合。是文为唐代文学家王绩名篇,主要是针对终州刺史杜之松邀请其到终州刺史府“讲学”的回信。在这封回信中,王绩对于杜之松的邀请,乃进行了明确拒绝,理由则是即认为自己任性率真,习惯了放达不羁的隐居生活,不仅无意于功名富贵,而且极厌恶官场的应酬。全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语言平淡自然,虽偶有骈句,但却极具质朴清新之特点。此作于特质粗绢上写就,笔划中的转折,墨色中的浓淡,与张瑞图此时的性情相互生发,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棱角退去,消散淡泊,正如《答刺史杜之松书》里所抒发的隐逸主题,这何尝不是张瑞图人生的真实写照。

题跋1:余幼不善书,自委无字性,然亦岂可尽委之性,此近于不修人事而委命者。先大夫所藏汉唐宋元碑帖最多,几与少华郭沚园先生竞雄矣。余得时为摩挲,终未能稍知点画。后见古人论书云:石刻不宜学,即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意。故学书必须墨迹,观之方得神趣。然而远代真迹何可易得,唯间取华亭、孟津诸卷册临之,而笔致不甚相近,辄复弃去。于乙酉秋,从鹿原安雅堂主人处借有张二水墨本,朝夕仿摹,不及匝月已有子瞻和陶之似。后因需次都下,未能久假,胸中隐隐,时为记忆。今冬偶游慈仁庙市,购得此卷,为涿州冯氏家藏,是二水晚年精进之笔。书法遒迈,具自鲁公、怀素发脉而自成一家,不拘古人蹊径者。焚香展玩,夜不能释。但恨尘事扰扰,砚田久荒,不能如村居时静心独坐,悠然深会,为大可愧耳。康熙四十九年(年)腊月立春日,松影山人王灏手跋于宣武门东之海波寺寓庐。

钤印:臣灏章(白)、柘邨(朱)、松影山房(朱)

跋者简介:王灏,字柘村,四川潼川(今三台县)人。康熙间官于潜令。工诗善画,专摹新罗山人一派。

题跋2:明之末季,以书法名者四家,曰邢、董、王、张,其取法各擅其长,以成一家,人得手迹,皆勒石,为世重也如此。至今众所师承,无不首推华亭,而孟津间有师之者。子愿北人,则为南人所不知矣。二水亦学之者寥寥也。可见书之名家,唐如欧、虞、颜、柳,宋之苏、黄、米、蔡,后世独重颜而贬蔡,盖有谓焉,岂字法之有高下哉。忆曩庚子岁,西泠吴锦雯先生有事至金陵,挈家寄居湖村之敝庐者隔岁,临归,以赤金四星为先君寿,先君却之;复以华亭、二水手迹二绫帧相赠,遂受之。人皆贵董而贱张,先君老友叶青来先生见之曰:不作妩媚,具有筋力,张胜于董,未可因时论以定优劣。先君然其言。盖叶与先君同笔砚,少功书法,于二水入其藩篱,窥其堂奥,非泛论也。今已五十年,此二帧为两侄所得,予不得而有矣。柘老以收藏此卷出示,观其作书,似取法于张。而此卷笔致遒劲,放纵自如,胜于他种。况所书乃无功与裴松之书,且高出于称功颂德之文字百倍,堪同摩诘与裴迪一书并传,以见王之与裴,不独维与迪,更有绩与松之,尤当世宝然。且在昔右军笔法钟元常,晦翁字学曹孟德,又岂以其人哉!甲午(年)中秋,前五日,湖邨弟蓍书于潜州官署之耦凫轩。

钤印:乌衣巷口旧居人(白)、臣蓍(白)、宓草父(朱)、两至于潜(白)

跋者简介:王蓍(-),原名尸,字宓草,号湖邨,室名瞰浙楼。浙江秀水人。王概弟。工诗善画。画山水得大痴笔意,兼擅花卉、翎毛,亦知画理,兼工篆刻。曾与王概、王臬合著《芥子园画传》二集八卷。

张瑞图草书《答刺史杜之松书》卷题跋3

题跋3:唐初京兆杜之松者,龙门王无功之故友也。无功隐东皋,之松为绛州刺史,以书诏无功,终不肯出也。裴松之,南朝人,曾注三国志。二水此卷书无功文,误杜之松为裴松之,此固由两字相同,颠倒致误。亦足见良史之辞彰于耳目也。曹子桓曰: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观于杜不敌裴,其言益足征信。至于二水笔法,早负重名,而潦草剽撇,几邻恶札之诮。此卷素绫、淡墨,适意而书,体势开张,锋饶八面,在二水遗迹中当推上品。拖尾柘邨、宓草二跋,亦俱精妙,且见二水当时声价之重。问一得三,不第笔法赏析之足乐焉。甲辰()夏至。启功。

钤印:启功(白)

跋者简介:启功(-),姓爱新觉罗,字符伯,室名简靖堂、坚净居。精于博物文史鉴识,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中国书协主席、中央文史馆馆长、西泠印社社长。一生教书育人,究心学术,著述甚富。

1
查看完整版本: 体势开张锋饶八面张瑞图草书答刺史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