萹蓄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晋王献之行草书中秋帖卷
TUhjnbcbe - 2024/8/11 18:01:00
《中秋帖》,宛若晋王献之的灵魂之作,轻展纸卷,其纵27厘米,横11.9厘米,尽显古韵之悠长。这幅书法作品,如同璀璨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被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盛赞为“三希”之一,寓意着其非凡的珍稀与价值。行草书跃然纸上,三行共22字,仿佛一曲未完的乐章,诉说着中秋的思绪:“中秋不復不得相還爲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字无署名,却满载了无尽的情感与意境。这幅《中秋帖》,实为《宝晋斋法帖》中王献之《十二月割帖》的精髓再现,虽非全貌,却已足够令人陶醉。原帖在“中秋”之前,尚有“十二月割至不”六字,而此帖虽未完全呈现,却已凝聚了王献之书法的精髓。帖中所用竹料纸,乃北宋时之佳品,其笔墨之下,柔软无心之笔舞动,与晋朝的有心硬笔截然不同,却因此展现出更为丰润圆熟、线条连贯、行气贯通、潇洒飘逸的书法之美。清吴升在《大观录》中曾言:“此迹书法古厚,墨采气韵鲜润,但大似肥婢。”此言虽略带戏谑,却也道出了此帖的独特魅力。当代书画鉴定家们普遍认为,此帖乃宋米芾所临,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卷前,清高宗弘历行书题“至寶”两字,彰显其非凡地位。前隔水乾隆御题一段,更添皇家之气派。帖正文右上,乾隆御题签“晉王獻之中秋帖”一行,如同点睛之笔,使整幅作品更加熠熠生辉。卷后,明董其昌、项元汴,清乾隆帝等名家的题跋与绘画,更添此帖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此帖曾历经宋代宣和、绍兴内府,明项元汴,清内府等皇家收藏,流传有序。民国时,由敬懿皇贵妃携出宫外,流散民间,历经波折,终由郭葆昌拥有,再转予其子郭昭俊。后与王珣《伯远帖》一同被典当于##一家外国银行。然而,幸运的是,在年底,典当期将满之际,国外有人意图购获,周恩来总理闻讯,当即指示有关部门购回,使此帖得以入藏故宫博物院,成为国之瑰宝。宋内府《宣和书谱》、明张丑《清河书画舫》、《清河见闻表》、《清河秘箧表》、汪砢玉《珊瑚网书跋》,清顾復《平生壮观》、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吴升《大观录》、内府《石渠宝笈·初编》等典籍,均对此帖有所记载,足见其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
1
查看完整版本: 晋王献之行草书中秋帖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