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发展肉苁蓉产业
一、发展背景
阿拉善盟是肉苁蓉的道地产区和传统产区,出产的肉苁蓉以“油亮、体重、肥厚、质柔润、味甘”而闻名。近年来,阿拉善盟通过支持人工造林、加大科研攻关力度、打造地域公共品牌、培育龙头企业等方式大力推进梭梭—肉苁蓉产业发展,提升了广大农牧民造林护林的积极性,延伸了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真正实现了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经验做法
(一)摸清家底,系统规划,科学布局。
年,委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制定了《阿拉善盟沙生植物资源研发与产业化规划》,对全盟各类沙生植物进行了本底调查和产业规划。一方面明确了梭梭人工造林的区域范围,主要布局在立地条件合适的三大沙漠周边和“握手”之处,既能有效地改善生态,又能推动产业发展,从而极大地提高造林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明确了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先后次序,有的放矢地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各部门职能作用,为企业和农牧民提供发展方向和指导。
(二)统筹利用各项政策,大力扶持非公主体参与造林。
通过统筹,三北重点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四大工程及造林补贴项目,制定了《阿拉善盟重点城镇营造防护林优惠政策》,明确了“谁造林谁受益的”原则,极大调动了非公主体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由“要我造林”转变为“我要造林”。目前,非公主体人工造林面积占全盟人工造林面积的90%以上,成为生态建设的主力军。其中,又以扶持广大农牧民造林为重点,占比高达90%,在实现生态保护的前提下,提升了农牧民的收入,并为其后续发展肉苁蓉产业、实现可持续收入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加大科技攻关力度,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首先,阿拉善盟与中国科学院签订院地合作协议,依托当地苁蓉龙头企业内蒙古阿拉善苁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科研平台,成立了阿拉善沙产业研究院和院士专家工作站。其次,积极争取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内蒙古干旱荒漠区沙化土地治理与沙产业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沙区生态产业技术推广模式及政策研究项目”“中药肉苁蓉大品种开发与产业化项目”先后获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通过各项科研项目的实施,在梭梭规范化种植,及肉苁蓉休眠打破、良种选育、高效接种、分级提取、产品开发等方面均取得重要突破。年,成功推动肉苁蓉列入药食同源名录,为肉苁蓉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奠定了重要基础。
(四)积极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
首先,通过肉苁蓉标准化项目,建立健全了肉苁蓉基础通用标准、产地环境标准、种植生产技术标准、加工技术标准、质量检测和分级标准,以及产品包装、标识、贮运标准,推进标准之间相互衔接配套,形成了完善的肉苁蓉质量标准体系。其次,加强产品认证工作,阿拉善肉苁蓉先后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内蒙古阿拉善苁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道地药材认证、7S道地保真管理体系认证、中国森林认证。最后,组织盟内企业积极参与各类展会,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拓宽品牌流通渠道,增强品牌知名度。目前,“阿拉善肉苁蓉”品牌已经成为大众购买肉苁蓉的首选,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三、主要成效
(一)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成效。
“十三五”期间,阿拉善全盟新增人工梭梭林面积万亩,在乌兰布和沙漠北缘、腾格里沙漠东缘形成了带片结合的防护林体系,阻挡了沙漠蔓延扩展,遏制了三大沙漠进一步“握手”,保护了当地生产生活安全,对改善沙区生态环境、抵御并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发挥了重大作用。
(二)促进了牧民增收和牧区产业转型。
首先,牧民通过承担梭梭人工造林项目,依据立地条件不同,每亩收益可达40—80元;其次,梭梭成活后接种肉苁蓉,肉苁蓉的收益每亩可达元。阿拉善地广人稀,户均草场面积过万亩,牧户种植肉苁蓉的收入普遍超过每年10万元,部分种植大户可达每年50万元。在大面积实施国家重点公益林和草原生态奖补的政策背景下,整体压缩了阿拉善的载畜量,但当地牧民通过大力发展肉苁蓉产业,反而增加了收入,有效地保障了国家重大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
(三)实现了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一方面,有了肉苁蓉的收入保障,阿拉善盟人工营造梭梭林的积极性高涨,近年来每年新增造林面积均超过百万亩,并且为了提高肉苁蓉的接种成功率,林区的后续管理也有了保障,从根本上解决了造林易、护林难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肉苁蓉产业,极大地改善了阿拉善地区经济发展主要依托煤炭和盐碱化工的依赖性,在当前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大背景下,实现了绿色发展。此外,在荒漠区营造梭梭林,发展肉苁蓉产业,除了荒漠化治理的功效外,未来还可以在碳交易市场中大有可为,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作出积极贡献,更可为“一带一路”有关沿线国家提供可借鉴的发展模式。
信息来源:林下经济发展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