萹蓄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读懂周易其三蓍草卜筮法详解
TUhjnbcbe - 2024/8/25 9:26:00
白癜风专项援助活动 http://nb.ifeng.com/a/20180619/6664841_0.shtml

筮(shì)法就是占卜或起卦的方法,《系辞传-上》第九章专门讲筮法,筮法是《周易》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哲学意义上说,它的重要性不亚于卦。

古代不止一种筮法,《周礼-春宫-筮人》提到古有九筮。可惜后来九筮大多数都失传了,现在我们能看到的筮法,只有孔子写进《系辞传》里的这一种,即蓍(shī)草筮法。

先有筮还是先有卦

孔子《说卦传》第一章有云:“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

大意是说,蓍本来是一种草,它本身并不知吉凶,之所以说它知吉凶,称其为神物、神明,是因为圣人(孔子之前的圣人,如伏羲、周文王等)对其进行了“幽赞”,即暗地里对其进行了赞颂和加持。

经过““幽赞”的蓍草,就具有了灵性,再结合天地之数(即天数1、3、5、7、9,地数2、4、6、8、10),按照筮法得出阴阳并观察阴阳变化,这样就可以得出一个卦。

所以是先有筮后有卦,并非把六十四卦放在那里,拿发生过的事来“对号入卦”,而是通过筮法立卦,以预知未来发生的事。

蓍草筮法的原理

蓍草筮法的原理,就是通过“四营三易”得出“6、7、8、9”这四个数。为什么从1至10,非得要得出这四个数,而不是其它数呢?

因为“6、7、8、9”这四个连续的数中,7和9是两个奇数,也叫天数、阳数;6和8是两个偶数,也叫地数、阴数。

“9”是公认的阳极之数,也被称为老阳,阳数都是“以进为进”的,即从小到大成长的,那么9之前的阳数就是7,9是老阳,那7就是少阳。与9一起的阴数8,自然就是少阴。

阴数都是“以退为进”的,8是少阴,从大数到小数逆成长,下一个阴数就是6,那么6就是少阴成长后的老阴。

相对于卜筮而言,与其说我们要得出“6、7、8、9”四个数,不如说我们更是要得到“老阴、少阳、少阴、老阳”这四个爻。

因为老阴和老阳都老了,老了就要变为下一个阶段了,所以称为变爻,也叫动爻。而少阴、少阳,还年少,在成长,阴阳属性还没到质变的时候,所以称为不变爻或静爻。

那么拿到一把蓍草,如何得出“6、7、8、9”这四个数,即得出“老阴、少阳、少阴、老阳”这四个爻呢,这就是咱们这一讲要着重讲的知识,即蓍草筮法。

蓍草筮法的方法步骤

关于蓍草筮法《系辞传-上》第九章原文如下:

“大衍(yǎn)之数五十(有五),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dié)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jī)于扐(lè)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准备工作:大衍之数五十有五,其用四十有九

周易筮法开始于天地之数,所谓大衍之数,就是由1-10这十个天地之数的总和(天数1+3+5+7+9=25,地数2+4+6+8+10=30)。《系辞传》讲“大衍之数五十”,其实应该是“五十有五”,古书上脱掉了“有五”两个字。此处知道是五十有五即可,以后我们会专门讲大衍之数。

“大衍之数五十有五”,首先我们需要准备55根蓍草棒,当然你找不到,因为现在太稀有了。蓍草、策、筹码等,其实就是筮法中的计数道具,我们用筷子、牙签、火柴、石子等都是可以的。

“其用四十有九”,就是从55根蓍草中,拿出6根放到策筒或笔筒里,只用49根。为什么要拿出去6根只用49根?

原因一,因为六爻,每个卦都是6个爻,古人认为凡事变化不会超过6个阶段,天地之间的事情,无论你怎么变,最多6个阶段,所以拿出6根放在一边,以示神明,也寓意无论你怎么变也逃不出我这个6。

原因二,只有用49根,通过“四营三易”的方法,最后才能得出“6、7、8、9”这四个数,才能得爻立卦。这是古人在数学方面的智慧,也结合了历法知识,应该费了不少功夫。

原因三,七是个很玄妙的数字,七七四十九,有玄之又玄、通达神明的感觉。

第一步:分而为二以象两

两手拿着49根蓍草,这一把蓍草象征大一或太极,然后信手一分,分为两个部分。两只手各分得多少根不一定,最后得6、7、8、9四个数中哪一个数,全在这信手一分上。也就是在这信手一分时,阴阳就已定了。

在分开的两把中,左边一把叫天,右边的一把叫地,总之一分为二,天地或阴阳两仪就有了,谓之象两。

我看有的筮法视频中,包括曾仕强教授演示的视频,把大衍之数当成五十,拿出1根放桌上,用余下49根,并且说这1根就是太极,这显然是不对的,因为太极要分两仪的,你拿出1根放在一边怎么分阴阳。所以太极应该是一把蓍草,未分开时两手共同拿着的一把49根蓍草才是太极。

他们之所以错,首先错在了大衍之数没搞对,把大衍之数当成了50,然后多余的1根蓍草总得有个说法,因为是“1”,只能说成是太极,算是自圆其说吧。这在研究易经时是常有的事,想不明白,总会找到自圆其说的理由,至少别人听起来也有道理。

第二步:挂一以象三

挂一,从刚才分为两部分的蓍草中拿出1根,左边一部分是天,右边一部分是地,一般拿右边那一把里面的1根,拿出后放一边就行了,也可以放在左手中,因为右手一会还要用来分数。

有的筮者按古法,“挂一”的这1根须夹在左手小指与无名指之间,第三步的“归奇”中的余数须夹在中指与无名指之间。其实拿出来放在哪里都一样,这一套所谓的古法说辞,纯粹是故弄玄虚,至少易经原文没有这些玄虚之辞。

象三,当你从分开的两把中,拿出一根,其实这时候49根蓍草,就从刚才的天地两仪中,分成了三部分,这就是天地人三才。

六爻中上面两个爻是天,下面两个爻是地,中间两个爻是人。人在天地之间而与天地参,说明古人这时已意识到人在天地间的作用,能把人与天地看得一样重要。在古人概念里,天和地都是自然界,人则是指人类社会。

第三步: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揲,动词,数数的意思。“揲之以四”,就是四个四个地数。先前共49根蓍草,“分而为二”,分为两部分,“挂一”就是从一部分里拿出1根放在左手,现在桌上左右两部分共计还有48根。

现在就开始把左右两边的蓍草,按4根一份,分别分开。先分左边的一堆还是右边的一堆都可以,我习惯先分右边的再分左边的,总之两边要依次分,不要混在一起。

这样四根一份分好后,因为总数是48,左边的除以4后,或余1或余2或余3,而右边则或余3或余2或余1。如果整除无余,无余视作余4。所以揲四后的余数,无外乎1、2、3、4四种情况,左右两边余数的和不是4就是8。

比如,左边26根右边22根,左边可分成6份余2,右边可分成5份余2。再如,左边28根右边20根,左边可分成6份余4,右边可分为4份余4。注意无余时视作余4。

以象四时,四时就是春夏秋冬,说明当时已有了自然界四时变化的观念,第四步中还会讲到关于闰月的思想,说明作《易》的人已懂得历法。历法与筮法有关系,没有历法就不会产生筮法,人们认识天即自然界的规律是从历法开始的。

第四步: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奇,这里指每次过揲即除以4的余数。扐,是零余的意思。“归奇于扐”就是把左右其中一边的余数拿出来,可以放在左手或一边。

“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卦”,这句的意思是,因为按古代历法,五年里要置两闰,所以还得“再扐”。“五岁再闰”是“再扐而后挂”的原因。

再扐,就是再把另一边的余数也拿出来,放在左手或与刚才的余数放在一起。其实就是把两边的余数放在一起的意思,因为左边有余数,右边也有余数,所以叫再扐。把两边蓍草余数合在一起是很简单的事情,但古人说这是因为“五岁再闰”才这样做的。

而后挂,是说以上通过“分二、挂一、揲四、归奇”四个步骤(即四营),算做一个回合,叫做“一易”。接着还要从挂一开始,再进行两个回合,即一共要进行“三易”,才能得出一个爻来。

第五步:二易

我们姑且称第二个回合为“二易”吧,就是把前面四步,挂一的那1根和两边的余数全部放到一边个,不再用了。然后把桌上剩下的蓍草再合成一把,两手拿着,然后按照分二、挂一、揲四、归奇四个步骤来一遍。

第六步:三易

这是第三个回合,同样,把二易中挂一和两边余数拿走,放到一边不再用。把此时桌上剩下的蓍草再合成一把,两手拿着,同样再按照分二、挂一、揲四、归奇四个步骤来一遍。

第七步:查数画爻

三易结束,桌上都是4根一份分好的蓍草了,查查左右两边一共有几份,这个份数十分重要,就是爻的代号。份数只有四种可能,或6份,或7份,或8份,或9份。

如果是6份,就写个6,再画个阴爻“--”,因为6是老阴,是变爻、动爻,所以要做个记号,可以画成“--x”;

如果是7份,就写个7,再画个阳爻“—”;

如果是8份,就写个8,再画个阴爻“--”;

如果是9份,就写个9,再画个阳爻“—”,因为9是老阳,是变爻、动爻,所以要做个记号,可以画成“—o”

到此经过三易,一个爻就出来了,一个卦有6个爻,所以得有十八易才可成卦。由此可见,蓍草起卦,要比三个铜钱起卦复杂得多,当然蕴含的道理也多。

就当它是一道文化深奥而算法简单数学题吧,关键是读懂题,算法很简单,尤其是前四步“分二、挂一、揲四、归奇”。

这一讲大家大概熟悉一下蓍草筮法的原理及步骤即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按照上面所讲,自行演练几次。下一讲我会通过实例演示,给大家做一下起卦示范,以期大家都能掌握。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懂周易其三蓍草卜筮法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