萹蓄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读懂大师丨睥睨天下遁空门八大山人
TUhjnbcbe - 2024/8/26 17:09:00
编著:谢先莹八大山人为明朝宗室后裔,明朝灭亡后,落发为僧,与石涛、弘仁、髡残并称为清初画坛的“四僧”。清朝的艺术在画史上本属于靡靡末音,但八大山人的花鸟画却异军突起,不让历代成就。金枝玉叶老遗民八大山人,原名朱耷,真名朱统筌,明朝宗亲宁王的后裔,江西南昌人。明朝灭亡后,八大落发为僧,是明末清初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和石涛、石溪、渐江三人并称为画坛“四僧”。年八大山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中国古代十大文化名人之一。身为宗室子孙的八大山人可以享受恩荫,然而到了明末,国家经济每况愈下,朝廷已自顾不暇,八大的父亲不得不靠卖画为生,贴补家用。八大在这样的困境之下,还曾参加过科举考试,中得秀才,无奈时运不济。八大山人的祖辈及其父亲学识丰富,而且多数擅长书法和绘画,从小耳濡目染,加上他聪明好学,幼年时就显露出非凡的艺术天分。八大山人擅长行楷,其用笔多圆润流畅,含蓄浑厚,他的书法呈现出一种对空间结构的自由把控力,而这种控制力,在他的绘画作品中也表现无遗。八大山人的绘画延续了前人的绘画形式,却又另辟蹊径。他的画多以水墨写意为主,既画山水,又擅花鸟。他的绘画虽然看似简单,但简练之中透出内涵,总是用很少的绘画语言来营造出一个空间氛围,留给人无限的想象。八大通过对花鸟山石的夸张变形,空间结构的穿插组织,使得画面形象突出,寓意深刻。八大山人现存于世的书法作品很多,如有一些是临《兰亭序》,还有很多临摹各大书法家的行书和草书轴卷。他的书法从董其昌入手,后追二王,以帖学为本,结字方式很特别,对字的空间构成进行夸张处理,有着独特的面貌。他的绘画作品留存也较多,著名的有《传綮写生册》《墨花卷》《杨柳浴禽图》,《河上花图》(天津艺术博物馆藏),还有《孔雀竹石图》《孤禽图》《眠鸭图》以及《荷塘戏禽图卷》《河上花并题图卷》《鱼鸭图卷》《杨柳浴禽图轴》《芙蓉芦雁图轴》《古梅图轴》《墨松图轴》《芭蕉竹石图轴》《快雪时晴图轴》《幽溪泛舟图轴》《四帧绢本浅绛山水大屏》,等等,这些作品大都被国内外的博物馆珍藏。八大山人画像三月十九历史上把甲申三月十九日(年4月25日)看作是明朝灭亡的日子,这只是按照李自成于年攻陷北京之后崇祯在煤山上吊来算的日子,其实他的宗室亲族弘光、隆武、永历,直到康熙元年(年)才都被杀,清朝在打击了台湾抗清,平定了三番之后,才能算是明朝真正的灭亡。八大山人在明朝灭亡时才19岁,加上父亲刚刚去世,内心极为悲愤压抑,遂避世于山野。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八大山人的画幅上有一种奇特的签押,仿佛像一鹤形符号,后人把它解读为以“三月十九”四字组成的符号,说是八大山人借此寄托怀念故国的深情。对此奇形符号的解释很多,但八大山人的真正意思就不得而知了。和尚个山驴清军入关攻占南昌,但凡宗亲一律格杀勿论。在这种情况下,顺治五年八大山人奉母之命带着他的弟弟“出家”,落发为僧,当时出家的地方是新野耕香寺。八大山人的别号很多,又名朱耷,八大山人只是他其中别号之一,还号雪个、个山、个山驴、人屋、良月、道朗,等等。因其长相方圆,耳朵偏大,人们通常都叫他朱耷,“耷”有“驴”之意,是驴字的通俗写法,因此他也自称“个山驴”,把自己住的地方称为“驴屋”。清朝年,八大山人28岁时,拜弘敏禅师为师,法名传綮,号刃庵。清年,八大任进贤县介冈灯社主持,一边潜心研究佛学,一边不辍书法和绘画。在这段时间里,随着他的名声鹤立,跟随他学习佛法的人越来越多。清·八大山人《涉事册》隐居青云圃据记载,八大山人在36岁时,回到南昌天宁观,他用了几年的时间对其进行修建,初具规模后更名为“青云圃(谱)”。“青云”两字原是根据道家神话“吕纯阳驾青云来降”的意思,取这个名含有“青高如云”的意思。八大山人在青云圃过着悠闲的僧侣生活,俨然成为一块世外桃源。然而,所谓名声在外,哪能不被扰呢?再好的桃花源,也不能久待。于是他做起了云游道士,讲经布道,不停地往返于南昌与青云圃之间。这所道院后来由其弟弟朱道明主持重新修建。重建后,八大山人终于可以长期定居在青云谱,结束他奔波的生活,开始他稳定的画僧生活。在这长达二十余年的生活中,他创作了大量的书法和绘画作品。在他居住在青云圃的这段时间里,屡屡有人听到他的名声就来找他。在《八大山人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住山二十年,从学者常百余人,临川令胡君亦堂闻其名,延之官舍。年余,竟忽忽不自得,遂发狂疾,忽大笑,忽痛哭竟日。一夕,裂其浮屠服,焚之,走还会城。独自徜徉市肆间,常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蹁跹行。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其侄某识之,留止其家。久之疾良已。”可见,八大对这种事十分苦恼郁闷,只能装疯卖傻。然而,无论八大山人是否痴傻,他这样亦僧亦道的生活,主要是为了逃避世事,而不完全在于宗教信仰。据记载,清嘉庆二十年,状元戴均元将“圃”改为“谱”,以示“青云”传谱,有据可依,于是叫“青云谱”。巧救豆腐女据说,在青云圃的附近有一豆腐女,美丽大方,远近闻名,她的父母常常以她为傲,眼看两夫妇年过半百,膝下只有这么一个女儿,虽十八有余,却舍不得让她出嫁。哪知事与愿违,重阳节到了,府台下乡祭祖路过豆腐店门口,无意中看到了豆腐女,被她的美色所迷准备强行掳人,不管两个老人如何哀求,最后还是把她强行抢回了家。事已成定局,无法挽回。两个老人终日以泪洗面,为保佑女儿平安,去青云谱里烧香拜佛。八大此时正在观里,听闻此事遂写了一封信交与二老,并告诉他们这是一幅画,只要把这个交给抚台夫人,一定能接回女儿。其实,这封信里并不只是一幅画,还附赠一首诗:知足不知足,得福不得福。墙外又有墙,屋上再做屋?二老救女心切,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往府台大人家,求见府台夫人。府台夫人听说八大山人派人给她送画很是高兴,接过画来一看,脸色顿变,八大画了一只蜘蛛,配上题诗,暗喻府台大人在外拈花惹草。夫人于是向两位老人问明情况,差人把豆腐女释放回家,而且臭骂了一顿府台大人。原来这位府台大人十分惧内,他之所以有今天的地位,完全是靠着老丈人的面子。八大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才把豆腐女解救了出来。清·八大山人《书法》哭之笑之牛石慧在八大山人甲子年时,开始在《行楷黄庭内景经》上出现“八大山人”的署款,其他名号弃之不用。而到了60岁时,署款“八”字带有了篆书的意味。后世对于八大山人的署名有诸多解释和演绎,其中一种演绎较为流传,认为如果把“八大山人”四字连缀起来,仿佛“哭之”“笑之”的字样,又仿佛是在向人表达国破家亡,痛苦悲伤的情绪。人们之所以联想到“哭之”“笑之”,源于《八大山人传》中记载,他突然在自家门上写上一个“哑”字,佯装哑巴,不肯对人说话。可是却会突然大笑,又会突然大哭,甚至一边饮酒,一边大哭大笑,疯疯癫癫,不知为何。人们对他的研究往往都会从他身份出发,由此展开联想。他这种忽哭忽笑的行为,可能是他极度愤懑的思绪无法得到排解的原因。在后人看来,他的弟弟朱道明的署名“牛石慧”,也和他的“八大山人”有异曲同工的妙义。残山剩水身在八大山人晚年,南昌城内北竺寺、普贤寺等地是其寻常常驻足的地方。北竺寺的方丈澹雪是八大山人的好友,两人友谊深厚。八大每次来到南昌,总是在此停留,很多想与八大见面,总是委托澹雪帮忙。澹雪也喜好书法,常常与八大交流心得,但澹雪本性方硬倔强,因说话得罪权贵,被其抓进监狱,死在狱中。澹雪死后,北竺寺被毁不复存在。八大山人无法排解心中的悲伤和寂寞,于是云游四方访友作画。这个时期的创作,达到了八大的鼎盛时期。晚年的八大是在孤独与困苦中度过的。直到他去世,都一直居住在他在南昌城外搭建了一所草房,题名为“寤歌草堂”。传说八大山人葬于南昌城外的英家山上,但另有《新建县志·西山志》载:八大山人墓在县西北三十里即今西山璜溪的猴岭一带。墓葬到底在哪,不得而知。墨点无多泪点多八大山人的绘画特点,是具有独特的创作新意的,遵从古人的笔法,却又开辟新境,董源、巨然、米芾、倪瓒、黄公望以至董其昌等人都是他学习的榜样。还以简练的形式创作出空旷的意境,笔墨精简,以少胜多,总是在一棵树、一枝花、一座山、一只鸟之间营造出一个空间。他的用笔奔放自然,苍劲圆秀。他能画形抒情,通过画面形象来表达真实的感情。他画得鸟和鱼这些动态的动物,都有其特殊的造型,要么鼓着腮帮子,要么瞪着眼睛,形态逼真,似乎在宣泄着某种情绪,而这些动物在气质表现上又是那么的可爱,露出勃勃生机。与之相反,八大在描绘山水、树石时,却让人感到残山剩水、老树枯枝的凄凉与冷清。一动一静,一热一冷,既表现了八大天真烂漫、率真一面,又见他的高雅与禅意。把他的画与他的身世相联系,可以看出八大内心既有纠结与愤慨,又有一种对命运不屈不服输的坚毅。郑板桥就曾经这样说过八大:“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就是暗指他的心理活动。清·八大山人《荷花翠鸟图》三扇屏据说当时八大的画名在江西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都以能得他的墨宝为荣。据传,一位县太爷为附庸风雅,想要八大山人为其作画,是春夏秋冬四景的山水画轴。八大山人答应了,哪知却只给他做了三幅画,且附言“四幅之中止得三幅呈上”。八大的这种行为其实就是一种暗讽。当然这样的故事不止一件。明末清初,宋荦投靠清朝,成为新王朝的官员。宋荦这个人非常喜欢画画,对八大山人极为仰慕,曾经多次托人想要求画一幅。然而,这样的一个投靠清廷的明朝官员,八大山人怎么可能给他好脸色呢?八大拒不见面,直到后来八大山人不胜其烦,终于答应为其画一幅凤鸟图。宋荦拿到画作之后,打开一看,画面上的凤鸟没有羽毛,秃头秃脑,既没有凤凰的华丽,也没有凤凰的高傲,咋一看,这只凤鸟就像是一只摇尾乞怜的哈巴鸟,滑稽之至。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懂大师丨睥睨天下遁空门八大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