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的这味药名字古怪,初次见甚至不能完全读对。但却有强劲的祛风湿、利关节之用,是许多风湿免疫病朋友的“福音”。
其大名,正确读音应该是XīXiānCǎo,其性味苦,温;是一种有小毒的植物,在咱们民间有各类贴切的称呼,像是“肥猪草、珠草、粘不扎、黏糊菜”之类的。在未入药前,大概样子大概如下图,可以看看自己家周围有没有。
入药后就摇身一变,变成祛风湿的“大将”了。因为经过炮制后,豨莶草开始行走肝,肾二经,我之前讲过不少入肝肾二经的药材,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才能对肝肾不足或外感风寒湿的类风湿或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起作用。
翻看中医各类典籍,都会发现,它的出现肯定带着“风湿”“痹症”二词,这也说明它的效用确实在调治风湿这一块,表现优异。比较有意思的是《本草正义》里记载:凡风寒湿热诸痹,多服均获其效,洵是微贱药中之良品也。
第一句“风寒湿热诸痹”指的就是由于外邪导致的各类痹痛,我也曾经讲过:风湿多由风寒湿邪,合而为痹在人体四肢、关节肆虐的;第二句“多服均获其效”,在此要注意:我提及的所有药品都应由专业医师辨证指导下用药,我在开篇就说了,它有毒。
第三句“洵是微贱药中之良品也”有趣得很,一方面说是它不值钱,确实,也是在开篇就提到,四周或家附近可能都有,小名“肥猪草”也能透出一二,再就是又夸它“良品”。原因是中药有上中下这类分级,它作为草药,又有“良品”夸赞,可想:对风湿诸痹之妙用。
我就从临床使用和它本身的功效2处入手,让大家走近这味神奇中草药。
本身功效之一:祛风除湿咱们提起风湿、类风湿,其实更多时候讲的是一类疾病,凡是有筋骨不利、肢体麻木,尤其是小关节疼痛、晨起僵硬的患者都可初步判断为“类风湿”患者。这类患者什么时候症状最严重呢?
见风了,见凉水了或久居湿地、不注意保暖关节了,症状就出现了,起初是关节活动不利,感觉发紧、发胀,若不及时搬离原发地或及时干预调治,就开始变成关节僵硬、筋骨疼痛了。
可能由指关节发展到膝关节、腿、脚踝手腕等位置。再发展就是畸形、致残了,前些年致残的患者尤其多,现在随着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升,虽有减少但在广袤的乡村,还有不少类风湿患者因为受不到正确、对症的治疗而畸形,这是比较让我难受的一点。
但不难发现,有风、有寒、有湿才形成“风湿”,中医看待“风邪”,是善走窜,无定处,这就形成了部分患者疼痛位置不固定,白天可能是手指僵硬疼痛,到晚上就跑到了膝盖、脚踝脚趾等。而“湿邪”又纠缠,凡是被湿邪缠住,病情必定容易反复,想一想,有多少类风湿患者是复发或没控制住一直发展的?
咱们今天讲的豨莶草就能出面清扫了,因为它的第一大用就是“祛风湿”,临床应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风疹湿疮的病症中。门诊的运用例子,我一会再讲。
本身功效之二:消肿止痛,利关节久得风湿的患者常有什么症状?四肢易疼痛,易麻木,脚弱无力甚至关节畸形。豨莶草第二点就是有补筋骨无力,止腰膝酸软,解四肢麻木甚至半身不遂的功效。
有这功效,也主要因为它的性味归经,归肝肾二经也。我会再根据临床患者情况辨证搭配雷公藤、麻黄、细辛等药增强它的作用,解患者各类风寒湿痹证。比如下面这位:
患者男,40岁,医院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医院治疗后情况好转,后以柳氮XXXX,依托XX等药物维持,后症状加重,开始找到我处调治。接诊时症见:背部、腰部活动受限,腰痛,左腰痛甚,观其舌苔见舌淡红苔薄白。
根据他的症状及辨证看诊,想到了豨莶草,便提笔写方,根据他腰痛、活动受限的情况(痹症),直接用到30(我再提醒:请在医生指导下辨证用药),同时叮嘱要调整饮食,保持心情舒畅,有什么改善或不适的情况要及时反馈,这样才方便了解他的病情。
用药不久,就听见反馈:腰痛不再明显,背部疼痛情况已基本缓解,遂再辨证调方。
这只是“微贱药”中的一味豨莶草,它的作用经过现代医学研究和临床试验,发现对牙痛、神经衰弱甚至高血压、慢性肾炎等都有作用,我在此便不展开讲了。
您通读全文,要记住的是中药虽小,辨证配伍后其用无穷,也希望更多人能够走近中医,了解中医,发现她的魅力!若有健康方面的问题或类似症状,都可在评论区留言,看到后均会逐一回复!
我是中医王振亮,从事中医临床、教学近四十年,希望我的分享能够帮助到您!
祝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