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9/30 16:03:00
文/安伟波三余书社原创文章,未经允许,请勿转载中国的传统艺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与自然相协,取法于自然,最终依归于自然。伯牙抚琴,子期能听出“巍巍乎若泰山,汤汤乎若流水”的自然之态;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皆取法于自然,而最终融入于自然;中国画取法最生动之处便是天人合一之态,即褪去烟火气,独与天地往来之境。“高山、流水”与伯牙抚琴而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的核心(宗白华语),是最能体现传统艺术特点的,我们今天就以书法的笔法为要素,来谈谈书法用笔当中的自然之态!书法自秦将蒙恬改良毛笔写成《笔经》之后,“笔法”便成了后世书者孜孜以求的无上密法,自蒙恬至蔡邕这三百多年当中,书法的笔法体系已近完备,唐代的书法理论家张彦远在《法书要录》当中曾说:蔡邕从神人那里得到了笔法秘诀,后经钟繇、卫夫人、王羲之等人,或家族授受,或门人弟子传习,或同僚参研,到了唐代总共传了二十三人。笔法虽神秘,然历代仍不乏关于笔法的书论留存,其核心要义乃是用笔的自然之态!如“游鱼得水,景山兴云”这句话出自于秦李斯笔下,讲的是用笔像鱼在水中的状态,自在而无碍,又像山上的云朵般悠闲,不激也不厉。我们看李斯所描述的“游鱼”与“兴云”,游鱼在水中自在无碍,行云在天空任意东西,李斯篆书亦同此理,起笔、收笔以及转折处丝毫不做作,一派天机,深得妙悟自然之理。这便是书法成熟之时最初的状态,气韵天然,没有太多雕饰,这也正是秦篆之所以被历代书法奉为圭臬的重要原因!如“孤篷自振,惊沙坐飞”唐代的大草书家张旭说:用笔如“孤篷自振,惊沙坐飞”。这八个字是说写草书的时候要如蓬草一般,蓄力抖动,要向沙子一般,遇外力而飞扬。所谓孤蓬自振,好比张旭草书的起笔动作,往往是进行了蓄力之后才落笔,落笔的时候显得气势极为开张,力量感十足,比如图中红色圈中的起笔。而一旦势态开张,其所储蓄的力量感便在笔画中体现出来,直如飞沙走石一般,气势磅礴,雄浑洒脱。“如射箭、如龙翔、如雷震、如凝波”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中形容张旭的草书: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如射箭、如龙翔“射箭、龙翔”与张旭草书张旭曾看到公孙大娘舞剑,从而参悟出书法用笔至理,剑法当中的迅捷之势如后羿射日,所体现的用笔便是雷霆万钧之迅捷,我们右图中张旭的草书,红色圆圈中皆是用笔极快的地方,迅捷无论,气势开张。再如图中绿色圆圈的地方,采用的是篆籀绞转的笔法,即转折处通过绞转动作来变锋,从而实现中锋行笔的势态,这种势态所体现出来的动感就好比游龙一般矫健而敏捷,其理亦如公孙大娘舞剑扭转的自然之态,这便是书法与剑法自然之态的互通之处。如雷震、如凝波后两句说的是的公孙大娘舞剑的气势与收剑时候的端庄之态,舞剑的气势如大自然中的雷震、如闪电,一瞬而已,迅捷异常,而收剑的动作乃是缓缓收起,像慢慢消失在海上的波光一般,其舞剑之法深得自然之理。“雷震、凝波”与张旭草书张旭草书亦得此理,我们选择了张旭的代表作《草书四帖》中的一段,这一段通篇的气势淋漓且恣肆,出笔、行笔神鬼难测,奇崛横生,用笔沉着痛快,结体如电闪、如雷轰,正如“雷霆震怒”一般,这种气势只能用心细细来体会,才能通晓。我们看张旭此作的收笔动作,即图中红色圆圈所示,无论起笔行笔有多迅捷,也无论落笔的气势有多开张,蓄力有多饱满,其收笔的时候往往是缓缓而收,不漏痕迹,这正如“江海凝轻光”之态,也是深得自然之态的一个明证。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壁拆之路”《宣和书谱·草书七》:“若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唐代有一位高僧,也是一位草书高手,叫做释亚楼,有人曾向他讨教写好草书的秘诀,他就说了这八个字,即:飞鸟出林,惊蛇入草。陆羽在《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中也记录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如壁坼之路,一一自然。”飞鸟出林这八个字其实说的是草书的出笔与收笔时候的状态,飞鸟在林中未出之时,是一个蓄力的过程,力量蓄足之后,飞出丛林的状态恰如草书当中的蓄力出锋之态。“出林飞鸟”与怀素书法我们看飞鸟的蓄力飞起与怀素草书起笔的蓄力状态,其实如出一辙,若是没有起笔时候的蓄势待发,那么行笔便没有厚积薄发的力度,蓄势满足之后,行笔才能无拘无碍,一任自然。惊蛇入草这四个字说的收笔的动作,不漏痕迹。蛇被惊到之后,迅速滑草丛,阒无痕迹。“蛇入草”与怀素书法我们再来看怀素草书的收笔动作,这种收笔绝对不是简单的提按动作就能完成了,这里面有一个中锋的篆籀用笔,快速行笔回收,收笔的时候要有空中动作,不漏痕迹。说这个状态如“惊蛇入草”指的就是这种不漏痕迹的收笔态势。可见古人妙悟自然之理,将之运用于书法当中,更增天趣。壁坼之路所谓的壁拆之路,其实就是颜真卿所说的“屋漏痕”,说的是草书中锋行笔,一任自然的状态。姜夔将这种势态描述为:“欲其无起止之迹”,也就是看不出起笔与书法的痕迹。一脉天机而已。“墙壁断路”与怀素书法墙壁在断裂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自然断裂的纹路,怀素正是从这种自然的纹路当中悟出了草书的妙旨,即:中锋行笔,起无由,收无迹。我们随便找出怀素《自叙帖》的一段,就能发现这个道理,几乎是笔笔中锋,如图中画红圈的部分,而且当长则长,当短则短,一派天机,一任自然。书法要合乎自然之态,要合乎自然之理,书法艺术的至高境界便是能够表现自然的势态,即道家之“大道合乎自然”的道理。欲寻书法的至理,还应不断向自然学习,即师法造化,将自然之变化融化于笔端,才能接近书法的真谛。作者:安伟波,学者,书法理论家,三余书社签约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