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沈鹏先生二三事
■何开鑫
年,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五届中青展于金秋十月在北京开幕。那一年我的一件章草作品也入展了。沈鹏老当时出席了开幕式并在展厅里面与全国各地的入展作者见面交流并合影留念,不厌其烦地解答作者所提出的关于书法的疑难问题。我也邀请到了沈鹏先生,沈老给我较高的评价。他说,你写的章草,有古拙和灵动之象,实属不易。而且,当听说我来自四川一个边远的县城蓬溪,尤为关切。那次在展厅里听沈老点评并合影留念,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快过去30年了,沈老的慈目善眉仍令我记忆犹新。
年9月,国家画院举办了首届沈鹏书法精英班。从全国选拔了40位学员,按照选拔的条件,我也有幸成为了首届精英班的成员。我当时非常高兴和兴奋。因为在年前后,自我感觉到了一个瓶颈期。书写低迷、创作乏力,感到迷茫。此时进沈鹏书法精英班,很兴奋。年9月16日开班仪式后,沈老满头白发,穿着一双白色旅游登山鞋,手握着一个铁皮盖的水果罐头玻璃杯,为防止烫手,用一层餐巾纸包着,健步走上了讲台。那堂课的主题是“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作为一个有着几十年书法创作经历的老艺术家,我们感到了这句话的分量和含金量。自此以后,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子里面,成了我学习书法的一条至理名言。
在沈老逝世的今天,心情无比沉重。用这两个小故事,悼念我们尊敬的沈鹏先生,寄托我们的敬仰和哀思。
沈鹏先生,您一路走好。作悼亡诗一首,痛悼沈鹏先生:卅年灯烛秉诗文,震恸书坛哽泪纷。
白发以为尊且仰,青岗何要俯为坟?
天高自古宅心会,海阔从今梦寐分。
万里鹤风归去远,南松北水隔秋云。
沈鹏隶书几遭小品
忆沈鹏先生几件事
■虞卫毅
惊悉沈鹏先生去世,十分悲痛。回忆27年前,在张家界召开的全国96’书法批评年会上,有幸与沈鹏先生朝夕相处三天时间,亲见其唱歌、跳舞。
在笔会现场,沈鹏先生在余带去的册页上用草书书写了他游览张家界黄龙洞写下的记游诗。笔会现场,他一共只写了两幅作品,另一幅是他给会议承办单位张家界旅游总公司写的四尺整纸草书横幅。
当时,常熟市举办沙家浜杯书法大奖赛,重金邀请沈鹏先生出席颁奖仪式,沈先生为了支持书法批评年会,推掉了常熟活动的邀请,毅然来到张家界,并且分文不取,其高风亮节,感动了所有参加批评年会的代表。
沈先生在世时,曾写过一篇书论文章《传统与“一画”》,颇有影响,余曾应《中国书法》杂志特约,为沈先生这篇理论文章写过评论文章,这是20年前的往事。
记得年5月,由张公者先生编撰的《书法合体论》出版时,沈鹏先生为该书撰写了序言,详细论述了合体书的形成原因及研讨意义,余拜读后深为钦佩,九十高龄的老人对书法创作深层次话题仍有精深的思考与精妙的表述,让人感佩无已。沈先生的书法与书论在当代均属首屈一指,其诗文修养也很精深。
愿沈老一路走好!
沈鹏草书自作诗《张家界黄龙洞》小品未曾相见疑相识,地下人间俱恍惚。万笏忽然萌九天,龙宫为我添行色。
一面瓦当■温钊
记得是年冬天,我去沈鹏先生家,带了一块燕瓦,是普通的卷云饕餮瓦当。那个时候,阳光煦暖透过窗子照进来,殷阿姨睡在摇椅上,我和沈先生坐在沙发上聊。我大略讲了燕瓦的由来。沈先生把瓦拿在手上,摩挲再三,谈了他的理解和看法。我对先生讲,这瓦您喜欢就送给您了。沈先生很客气地表示了感谢,稍后就走到书房,在一本雕版印刷的《沈鹏诗抄》的衬页上用毛笔题写“温钊仁君雅正。丙申冬沈鹏。朱砂本第一册样书”,郑重送给我,以示投桃报李之意。
时间到年春天,再次去沈先生家拜访。保姆阿姨在倒茶时,我不经意发现那块瓦被细心地装在一个纸盒子里,就静静放在茶几上。瓦当无言,但能感觉,它已经从以前的客人变成了家人。
那次谈话,也是围绕燕瓦题跋展开的。沈先生非常细致地阅读了我的跋文,讲了荆轲刺秦等典故,对我的文字给予很好的评价,甚至说“写得很棒”。我知道,那是对后学的鼓励。但是,这鼓励就像聊天一样自然而然,让人心生温暖。
实际上,和沈先生每次的谈话总是非常随意的,一开始的拘束很快就放松下来。多数时候是我问,沈先生答,且不论巨细,有问必答。比如,关于诗词的格律,沈先生操着江苏口音的普通话讲了平仄关系;关于书法的收笔,沈先生讲收笔要收住,不能轻飘飘地;关于《心经》的“谛”字,沈先生讲必须写作“谛”,不能写为“帝”;关于饕餮的写法,沈先生一眼就看出我写了错字,口气严厉,而我就像受到老师批评的学生一样窘迫……现在回想,有些都是基础问题,而且还占用沈先生很多时间,真有点后悔。但在当时,沈先生并不厌烦,以至于每次见面总要超出约定时间。
有一次,我偶然问到一幅金农风格的梅花图,是用一个小框子装着的。题款中还有几个异体字,是晚清常见的那种,字和画都非常文气,沈先生讲那是他的老师章松庵的作品。在沈先生的书法和诗词中,文气是常见的,“书卷气”,在沈先生这里并不玄妙。
疫情期间,没再打扰沈先生,但先生还是给我题了签。说是“签”,实际是一个二平尺大的作品。今年节后,听说先生又住院,总想等好转后再去看望。但今天下午,就收到朋友们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