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梨树:戏曲科班办到农家大院
10月22日,吉林省梨树县蔡家镇娘娘庙村部院内,一派欢声笑语,500多名村民冒着雨、兴致勃勃地参与由镇文化站举办的蔡家镇“庆丰收”文化大院汇演活动。眼下正是农闲时节,在梨树县乡村活跃着上千人的民间二人转艺人演出队伍,他们走村串户为农民演出,只要唢呐声一响,方圆几里地的百姓都会聚拢过来。在这个被中国曲艺家协会命名的“中国二人转之乡”,大人、孩子都能唱上几段二人转,文化活动成为农民群众的一项重要生活内容。
在梨树县孟家岭镇马家油坊村文化大院看到,50多位农民正坐在教室里认真地听课,学员年龄从20多岁到50岁,个个神情专注,讲台前的老师一边讲课一边做着示范动作。这是梨树县文广新局与梨树县成人高等专科学校联合办学、培养农村文艺骨干的课堂之一。
“别看我们都是农民,学习戏曲表演可是正经的科班。”村民刘淑华对说。
据梨树县文广新局副局长廖春江介绍,从2003年开始,梨树县文广新局和梨树县成人高等专科学校就开始酝酿联合办学,针对农村群众文艺热情高但基础知识匮乏的情况,从2009年开始,他们抢抓国家助学,免费培养种植、养殖、戏曲文艺人才中职教育*策的机遇,正式成立梨树县戏曲教育中职班,通过召集各乡镇文化站长会议,走村串户广泛招生,使戏曲中职教育分校在梨树县13个乡镇广泛开办起来。
“我们把戏曲中职班直接办到有条件的农村文化大院,学校派出教师,把黑板、桌凳、音响等教学用具直接送到农家炕头,文化站站长做辅导员,文化大院负责人做班主任。学员学制两年,其中一年实习,毕业后颁发国家承认的中专毕业证书。作为职后教育,学员年龄可放宽到50岁。”梨树县成人高等专科学校校长丁振铎介绍。
“学员毕业后大多数留在乡镇和文化大院成为文艺骨干,也有部分人考入专业院团。”刘淑华告诉,“经过两年多的专业指导,学员们有了很大提高,由过去不敢上台、不敢表演,到现在大多数学员都能上台表演,而且还随着演出团到各村去演出。”
“学校办得很好,农闲时,我们在自家门口就能免费学到东西,大家积极性可高了。”村民罗振才说。
“因为学员都是农民,文化基础不高,所以需要任课教师耐心细致地教,一个一个地指导。”戏曲班老师牛志*说。通过两年来的系统学习,学员学会了舞蹈、二人转、新改编的东北秧歌、海派秧歌,也懂得了二人转理论和梨树二人转的历史,并能够登台表演比较精彩的节目。
梨树县蔡家镇自打办起戏曲表演中职班以来,一年里有260名学员学会了新四套民舞秧歌,多数学员学会了10多个舞蹈,50多人学会了十几段二人转小帽,以及《西厢观花》、《包公断后》、《蓝桥》等6个正戏选段。去年,蔡家镇举办的庆“七一”文艺汇演中,戏曲表演班学员郭宏达、孙丽丽表演的二人转《绣八仙》,王贺、刘海洋自编自演的小品《钱是妈》在村民中广泛流传。梨树县孟家岭镇马家油坊村参加戏曲表演班的村民就有60多人,培训出了20多名舞蹈、二人转文艺骨干,文化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2013年马家油坊村农民春节文艺晚会上的节目,全部由农民自编自演。有的农民风趣地说:“看的是身边儿的人儿,演的是身边儿的事儿,都住东西南北屯儿,人人都是啦啦队儿。”
廖春江告诉,梨树县文广新局和梨树县成人高等专科学校联合办学、培训文艺人才,不仅不用交学费,广大学员还享受国家助学金待遇,在梨树县农村开展了“种”文化工程,收到良好效果。截至目前,在全县13个乡镇办起23个戏曲表演中职班,累计招收培养农村文艺人才近1900人,部分学员考入专业剧团,大部分人仍活跃在农村文化阵地,很多人组织了戏班子,成为农村文化阵地的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