萹蓄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骨的概述
TUhjnbcbe - 2020/11/23 17:45: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医生 http://www.work15.com

骨的定义

1、是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膜性或软骨组织发育形成

3、以骨组织为主所构成的器官

4、具有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特点

骨的分类

01按照部位分

02按照形态分

1、长骨

(1)形状:长管状,分为一体两端

(2)结构:

1)骨干——长骨中部较细部分,呈中空性。(中空管状结构作用:作为骨髓的贮存库并为长骨供血;使长骨在矢状面和冠状面上有效抗弯曲及在骨的长轴上有效抗扭转)

2)骺——骨的两端膨大,活体上被关节软骨覆盖。(若骨骺损伤,可导致骨骼生长障碍,影响幼儿生长发育)

3)关节面——骨骺表面较光滑部分,可与相邻骨关节面构成关节,分散压力作用;具有高效能的关节功能(原因:骨关节面的摩擦系数是所有固体材料中最低的,约为0.)

4)骨髓腔——骨体内的一管状空腔

5)干骺端——骨骺与骨体相连部分,使骨长长的功能

(3)分布:上肢骨和下肢骨

(4)作用:运动中的杠杆

(5)儿童少年时期特有的骨损伤:骺板分离(大多由剪力、撕脱力、劈力、挤压力等间接外力所致)、骨折、骨软骨炎

2、短骨

(1)形状:形似立方体且成群分布

(2)成分:表面为密质骨,内部为松质骨

(3)特点:有多个关节面,与相邻数块骨构成关节:多个短骨集群存在,承受压力时,各骨紧密聚集,形成拱桥结构

(4)分布:手腕部和脚踝部(承受压力大、连接牢固、运动形式复杂而且运动又灵活部位)

(5)作用:使手脚灵活运动以及分散压力

3、扁骨

(1)形状:宽扁,呈板状

(2)特点:面积较大,薄而坚固

(3)分布:头部、胸部、四肢带部

(4)作用:参与形成体腔;支持、保护脏器(头颅骨——颅腔,胸廓——胸骨和肋骨,盆腔——盆带骨);为骨骼肌提供附着点

4、不规则骨

(1)形状:不规则

(2)分布:如椎骨、髋骨

(3)其他类型:

1)含气骨——不规则骨内含有空腔,如上颌骨、额骨、蝶骨、筛骨。(空腔作用:减轻头颅重量,形成与鼻腔相通的骨性气窦。)

2)籽骨——体积较小,包裹在肌腱内,由肌腱钙化而成的扁圆小骨,如髌骨。作用:保护肌腱,减小摩擦,改变骨骼肌牵引方向,增大力臂

骨的构造

01骨膜

1、构成:结缔组织

2、分类:骨内膜、骨外膜

骨外膜

(1)定义:附着在骨外表面的致密结缔组织膜

(2)分层:内层、外层

(3)功能:对骨的营养、新生及感觉有重要意义

骨外膜外层

1、构成:致密结缔组织

2、特点:较厚,致密而坚韧,细胞成分较少

3、借粗大的胶原纤维(作用:固定骨膜)固着于骨面

骨外膜内层

1、构成:致密结缔组织

2、特点:较疏松

3、细胞——幼年期活跃,分裂增殖,分化为成骨细胞直接参与骨的生成;成年期静止状态,但终生有分化能力

3、作用:促进骨的生长发育和修复(有破骨、成骨细胞);营养骨(分布血管神经)

骨内膜

(1)位置:被覆于骨髓腔内面及松质骨表面的薄层结构

(2)作用:扩大骨髓腔(含成骨、破骨细胞,有成骨、破骨功能)

02骨质

1、构成:骨组织

2、分类:骨松质、骨密质

骨松质

(1)构成:许多针状或片状的骨小梁交织而成,呈网状结构

(2)分布:长骨的两端的骨骺内部及其他骨的内部

骨小梁

1、压力曲线:骨小梁排列方向与骨所受压力方向一致

2、张力曲线:骨小梁排列方向与骨所受张力方向一致

3、压力与张力改变,骨小梁排列适应性改变。作用:节省材料和减轻重量,保障骨的固定性

4、骨松质的疏松结构及骨小梁的力学特性,大大减轻了骨的重量,又使骨达到最大的力学支撑特性。

5、骨小梁间的网眼分布红骨髓

骨密质

(1)分布:长骨骨干

(2)构成:紧密且规则排列的骨板(由外到内:外环骨板、骨单位、内环骨板)

(3)功能:强抗压力和抗扭转能力(原因:各层骨板中纤维排列方向不同,且相邻两层的纤维呈交叉状)

骨板

1、组成:骨组织(成层排列的骨胶原纤维+骨盐)

2、分类:外环骨板、内环骨板、哈佛氏骨板、间骨板

外环骨板

1、位置:骨干的外周

2、形态:靠近表面的多层骨板围绕骨干呈同心圆排列组成

内环骨板

1、位置:骨髓腔的周围

2、形态:靠近骨髓腔面的数层骨板围绕骨干呈同心圆排列而成

哈佛氏骨板

1、位置:内外环骨板之间

2、形态:多层呈同心圆排列的圆筒状骨板

3、结构:

1)哈佛氏管——哈佛氏骨板中心的一纵行管道,与其周围的骨小管相通。管内有血管神经,血管可为骨细胞提供营养

2)哈佛氏系统(骨单位)——哈佛氏骨板+哈佛氏管,是骨密质中最坚固的支持结构

骨单位

1、是骨密质的基本结构单位

2、是骨干骨密质的主体

哈佛氏管、福尔克曼管

1、哈佛氏管——哈佛氏系统的中心管道,与骨长轴平行

2、福尔克曼管(穿通管)——与骨干垂直并横行穿过骨板层的管道

3、关系:两管彼此垂直,相互交通,通血管、神经、淋巴管

间骨板

1、位置:哈佛氏系统之间

2、形态:不完整的环状骨板层

3、是哈佛氏骨板被吸收后的残留部分

骨组织

1、作用:构成人体各骨的主要成分,是人体重要的钙、磷储存库

2、构成:骨细胞、骨基质

骨细胞

(1)组成:

1)成骨细胞——分布在骨组织表面

2)骨细胞——埋藏于骨组织的骨陷窝内

3)破骨细胞——分布在骨组织表面(特点:较大的细胞,含多个细胞核)

(2)关系:

1)骨原细胞——成骨细胞(+其分泌的类骨质+钙盐)——骨细胞

2)骨髓中的单核吞噬细胞——破骨细胞

(3)功能:

1)成骨细胞——合成和分泌类骨质、参与类骨质的矿化等造骨功能

2)骨细胞——参与骨质的更新与维持、支持周围的骨组织

3)破骨细胞——吸收退化或不需要的骨组织,参与骨组织的重建、维持血钙平衡

骨基质

1、定义:矿化的细胞间质

2、组成:蛋白纤维(胶原蛋白)、水、矿物质结晶、盐、碳水化合物、其他物质

03骨髓

1、分布:骨髓腔、骨松质的网眼

2、分类:红骨髓、*骨髓

3、红骨髓:*骨髓=1:1(成人)

红骨髓

1、胎儿、婴幼儿:全部为红骨髓

2、成人:分布——扁骨、不规则骨、长骨骺端的骨松质;

3、功能——造血

*骨髓

1、分布:长骨骨髓腔

2、构成:脂肪组织

3、规律:5岁开始有,年龄越大越多

4、大量失血时,*骨髓变红骨髓

04骨的血管

1、骨的血供是通过骨骼自身的血液循环系统完成的

2、血管来源:滋养动脉,骨端、骨骺及干骺端血管,骨膜血管

3、关系:紧密联系

滋养动脉

1、定义:在骨骼周围肌肉中直接进入骨干的大量血管

2、地位:是营养骨的主要血管

3、途径:通过骨骼表面存在的滋养动脉孔进入骨干

4、数量:不同骨含有数量不等

5、分支:在髓腔内每支滋养动脉分为上支和下支,称为上髓动脉和下髓动脉,进一步分为更小动脉,直接进入骨内膜为骨干供血

骨端、骨骺及干骺端血管

1、地位:长骨的第二套供血系统

2、途径:关节周围的血管丛分支而进入薄层骨皮质供应干骺端区

3、生长板闭合后,这些血管与髓动脉及骺动脉相互吻合

骨膜血管

1、地位:长骨第三套血供系统

2、途径:在骨膜表面,纤维层和肌肉血管广泛吻合形成血管丛和骨膜血管网。骨膜血管网再发出血管分支进入骨,供应有肌肉附着的密质骨的外层。

3、规律:小儿骨膜生长层血管特发达,年龄增大,骨膜血管营养作用减退,骨的血供减少

05骨的神经

1、分布部位:长骨的关节端、较大的扁骨、椎骨及骨膜

2、途径:与滋养动脉伴行进入骨内,分布到哈佛氏管的血管周围

3、神经纤维分类:(1)骨内脏传出神经纤维,分布于血管壁及骨髓;(2)躯体传入神经纤维,分布于骨膜及关节软骨的深面

06骨的淋巴管

1、骨膜有丰富淋巴管

2、骨内是否有,尚存在争议

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01骨的化学成分

1、构成:

1)无机物——骨胶原纤维、粘多糖蛋白,占成人干骨(脱水骨)总重量的30%~40%

2)有机物——磷酸钙、碳酸钙,占干骨总重量的60%~70%

02骨的物理特性

1、由无机物与有机物比例关系所决定

2、无机物——硬度

3、有机物——韧性

关系:

(1)儿童——有机物:无机物=1:1,弹性大硬度小,可塑性大,易畸形

(2)成人——有机物:无机物=1:1

(3)老人——有机物:无机物=1:2,弹性小硬度大,脆性大,易骨折

骨的发生与生长

01骨的发生

1、定义:从胚胎时期开始到出生后骨发育完成为止

2、方式:膜内成骨、软骨内成骨

膜内成骨

1、间充质——胚性结缔组织膜——膜内成骨

2、比如:颅骨的一些扁骨,如顶骨、额骨

软骨内成骨

1、透明软骨(骨化)——软骨内成骨

2、比如:长骨、短骨、一些不规则骨

02骨的生长

1、定义: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基础上进行

2、方式:骨的长长、骨的长粗(同时进行)

长长

1、方式:软骨内成骨

2、骺软骨内的细胞分裂增殖

长粗

1、方式:膜内成骨

2、骨干增粗(骨外膜内的成骨细胞产生有机质+钙盐沉积)+骨髓腔扩大(骨内膜的破骨细胞)

03骨龄

1、定义:骺及小骨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和骺与骨干愈合的年龄,属生物年龄,和实际年龄有差别

2、地位:骨龄是反映个体发育成熟程度比较精确的指标

3、测定:非优势手手腕骨X光片

04影响骨的影响因素

1、种族和遗传

2、激素

3、营养

4、机械因素

5、生物活性物质

6、社会、心理、环境

......

骨的功能

力学功能

1、支架作用

2、保护作用

3、杠杆作用

生理学功能

1、钙磷贮存

2、物质代谢

3、造血

4、免疫

骨的代谢

1、定义:通过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参与的骨形成与骨吸收来实现的,是一个一个动态平衡过程。

2、过程:骨构建(骨塑型)——在人的生长期,骨形成大于骨吸收,骨量呈线性增长,表现为骨皮质增厚,骨松质更密集;骨重建——在成人期,骨生长停止,但骨的形成和吸收仍在继续,处于一种平衡状态

骨重建

1、特点:开始于骨吸收,随后骨形成,但吸收与形成骨量大致相当

2、时间:约3个月

3、骨重建单位BRU:一个骨重建所形成的结构。(每年在骨表面上出现的BRU数量称为BRU的激活率,激活率越高,骨表面BRU数量则越多,更新的骨量也就越多,一般将其称为高转换,反之则称之为低转换)

4、作用:调节骨矿盐平衡、修复显微损伤及移除无承载功能的骨组织,可维持或降低骨强度和骨量

5、分期:

1、休止期

又称静止期,此期既无骨吸收也无骨形成

2、激活期

破骨细胞的前驱细胞分化成破骨前细胞,并附着在骨表面上,此期为激活期

3、吸收期

破骨前细胞与暴露表面接触,融合、分化成破骨细胞,进行骨吸收。在破骨细胞吸收一定数量的骨质后即消失,该段时间称为吸收期。

正常人约持续1个月,在吸收期骨表面形成个陷窝,称为吸收陷窝。

4、转换期

吸收期结束,破骨细胞移向其他部位

5、形成期

成骨细胞在陷窝的表面上相继出现并分化、增殖,形成类骨。随后,类骨成熟并骨化成骨。

待陷窝接近填平时,成骨细胞失去成骨活性,成为表面上的衬托细胞,此期为形成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骨的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