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0/11/27 18:31:00
骨骼的形状各有不同,这主要是根据它所处的位置和功能决定的。扁骨又宽又扁,像肩胛骨、髂骨,都是为大块肌肉起到锚定作用的。管状的长骨,非常坚硬,如股骨、肱骨,既有支撑身体的作用,又是杠杆臂,为肌肉的收缩提供运动的条件。短骨主要在手腕和脚踝,相互滑动赋予多维度的活动。不规则骨,像颅骨保护大脑,脊椎骨不但保护神经、脊髓,其分出的枝枝叉叉也为肌肉、韧带提供附着点,就像水龙头的把手,又能活动又限制过度的活动。还有一种称为“籽骨”的骨骼是包裹在肌腱之中的,可以作为支点提高杠杆作用的力度和一定的倾斜角度,像膝关节前面的髌骨和大脚趾下面的小籽骨。骨骼虽然外形不同,但它们内部的结构都很相似。骨骼分密质骨和松质骨。骨骼外层最坚硬的部分称为密质骨,也称皮质骨,如长骨的管状骨干,硬度跟钢管有一拼。皮质骨赋予骨骼光滑、白色和坚硬的外表,很像象牙,占成人骨骼总骨量的80%,毕竟越坚硬密度越大吗。皮质骨主要起到支撑身体、保护器官、为肌肉提供杠杆臂和钙库的作用。松质骨位于骨骼的内部,有点儿像蜂窝状,密度比较小,呈网状多空的结构,也称骨小梁。这种结构使它相对比较软、比较弱,但弹性和应变性更强,也使骨骼更加轻盈。由于骨小梁之间的空隙比较大,松质骨具有更大的表面积,特别适合代谢活动,比如钙离子交换。成人骨骼表面积加起来差不多平方米,相当于2个网球场大,绝大部分都在松质骨这样多孔多腔的部位。骨小梁占骨总量的20%,但其表面积几乎是密质骨的10倍。松质骨一般位于长骨的两端近关节处和脊椎椎体的内部。骨小梁的排列一部分受遗传基因决定,同时又受到骨骼承受压力负荷的调控,就是说哪个方向压力增大,骨小梁就向那个方向密集排列以抵抗负荷。这种反应称为“沃尔夫定律”,即骨骼可通过重塑皮质骨和内部的骨小梁的形状和厚度以适应负荷大小和方向的变化。这种应变机制完全由身体自主调整,不劳您老操心。但重塑也是要时间的,就像二战前法国修筑坚固的马奇诺防线,就是为了抵御德国的入侵。德*绕道偷袭,法国缺少准备和机动应变的能力,故致全线崩溃。在成熟的骨骼中,骨小梁以有序的方式排列,平行于压缩或拉力线。在骨骼内部,骨小梁构成了一系列复杂的交叉支撑的内在支柱,用最少的材料,最轻的重量,提供了最大的刚性。这就是活体组织的优势,应变能力超强,能够根据环境和压力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将优势兵力放在敌人最可能突破的防线上。皮质骨比松质骨强度要高很多,更能耐受弯曲、扭转力和压力,这得益于其特殊的骨结构。我们都知道人体最小的组成单位是细胞,皮质骨也有细胞,但其最坚硬的部分却是由一个个骨单位构成的。骨单位是个很小的骨柱,骨柱中央有个深井一样的管,称中央管(哈弗斯管),里面走是血管和神经,骨板呈一层套一层的同心圆管状包绕着中央管排列,很像树木的年轮。这口深井底部又与一条横向的管道(穿通管)汇合,特别像下水道系统,最后通向骨髓腔,主要是血管和神经的通道。我们都见过木板(桌面),上面可看到木质纤维形成的纹路,如果垂直着纹路掰这薄木板是不容易撅断的,但顺着纹路轻轻一掰就可能断成两截。所以,为了能抵抗张力和压力,木工会把几层木板沿纹路垂直成角的不同方向黏合在一起,称为胶合板,既节省木料又增加强度。骨单位中,每层骨板的胶原蛋白方向与相邻层之间都是相互交叉的,增强了对抗张力和扭力的强度。在脊柱椎体之间起软垫作用的椎间盘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张力和扭转力,它们的外层纤维环也和骨板一样,相邻层胶原蛋白方向也呈交叉排列。身体的智慧真是深不可测呀!每个骨单位外周有一层粘合线与其他骨单位粘贴在一起,主要的黏合剂是糖胺聚糖,就是咱们以前说过的软骨中的主要成分。相对于坚硬的骨单位,粘合线是比较脆弱的部位。骨单位之间还有不同形态的间骨板层将剩余的空间填充,它们与骨单位的骨板层结构一致,共同将骨骼塑造出应有的形状。成人骨骼总体上由80%的皮质骨和20%的松质骨组成,这个比例组合赋予骨骼既坚硬又轻盈的特性。不同的骨骼及骨骼本身不同的位置其皮质骨与松质骨的比例也不同。脊椎骨皮质骨与松质骨的比例为25:75。股骨头的皮质骨与松质骨的比例为50:50,而股骨干则为95:5。这皆视其所处的位置及所承受的压力而定。图片来自网络如有异议联系删除推荐阅读聊聊“骨骼”(一)聊聊“骨骼”(二)聊聊“骨骼”(四)聊聊“骨骼”(五)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