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过年吃饺子,在老家,过年吃汤圆。
家乡话叫圆子。
现在生活改善了,想吃圆子非常简单,到超市买上一袋,回家煮了即可,品种也是各式各样。
小时候想吃圆子可没这么简单。平时是见不到的,过年过节才有。就是过年过节,想吃上圆子,还得费一番功夫。
首先是凭糯米供应票到粮店,排队买糯米,回家挑出米里的稻壳、石子和其他杂质,然后淘洗。
淘米是用淘箩子(竹编的淘米用的蓝子)。较小的石子会从底部缝隙漏出;较轻的草杆、稻壳会浮出水面,从上面漂出去。
淘米的水是不会倒掉的,放在瓷盆或者小缸中一段时间,水底便沉淀出一层浆状物,这是养猪尚好的营养品。这是泔水中最值钱的。卖得的钱,有时就成了孩子的零钱。
每天会有农村人挑着泔水担,叫着:“收恶~~~水来!收恶~~~水来!”,走街串巷地收泔水。
孩子们一听门外有收泔水的叫声,就会积极地把人家引到家里,在旁边看家长谈价钱,最主要的是帮家长收泔水钱,然后直接装进自己口袋里。家长想要去,得费一番口舌呢。
淘好的糯米,放在木盆里浸泡一两个小时,再在蓝子里控尽水。
在做这些准备工作的时候,家长早就把孩子派到碾米站排队去了。
因为到了年关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圆子面(糯米面),这时碾米站从早到晚地排起了长队。大人是没有时间的,这样的事交给在家不做事,反要捣乱的淘气包们最合适了。
没上小学之前,家乡还没有电,碾米只能靠人工,家乡话叫壳(磕)兑。
大概上小学的时候,县城才开始有电,也就有了几家机器碾米站,家乡话叫机米。
机好的圆子面得用(竹)扁子晾晒。在南方,这事还是挺费功夫的,白天拿出去,时时的翻动,还要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