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中药的名字当中藏着一种动物,我知道的就有比如鼠曲草、牛膝、牛蒡子、马钱子、鸭跖草等,这些中药名当中之所以藏着动物的名称,多数都是因为其生品的整体或局部与动物的某个部位很像。就拿鸭跖草来说,鸭跖草的叶片像竹叶,却又比竹叶要宽一些,古人觉得它像鸭掌的脚趾头带一点鸭蹼的样子,于是就叫它鸭跖草,也有一些地区称之为鸡舌草、竹鸡草、淡竹叶等。但是鸭跖草和淡竹叶还是不同的,虽然长得有点儿像,且都能清热利尿,功效还有些相似,但实际上前者为鸭跖草科(还是“科长”呢)植物,后者为禾本科植物,功效上鸭跖草的作用较淡竹叶更强。唐慎微在《证类本草》中说,鸭跖草味苦、大寒,可以治疗寒热或因感受山岚瘴*而导致的神志昏迷、狂妄多言,对于体内痰饮内停、疔肿、小儿丹*(主要表现为皮肤突然发红、色如涂丹)、腹胀痞满、热痢(主要表现为身热腹痛、心烦口渴、喜冷畏热、小便热赤,大便稀、带血,或如鱼脑般黏稠而臭秽,舌苔多*腻)等病也有较好疗效,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鸭跖草有清热、解*、利尿的功效,且归肺、胃、膀胱经,能够针对肺胃等脏腑功能受外邪(多为热邪)或体内病理产物(多为痰饮郁热)的影响而产生的异常发挥作用。不过鸭跖草的苦寒之性并没有《证类本草》描述的那样重,与*连之类的相比肯定是“自愧不如”,如果用来治疗热病发热,功效较为单一或力量不足,临床使用时宜与其他清热药配伍,如果是热邪在表,则可与薄荷、牛蒡子等疏散风热药配伍;如果是温热病热邪入里在气分,高热明显,则常与石膏、知母等清热泻火药配伍。对于咽喉红肿疼痛这种热邪凝结于局部者,可与蒲公英、乌蔹梅或土牛膝、大青叶等同用;用治痈肿疮疡,可配地丁草、蒲公英、野菊花等药同用;用来对付*蛇咬伤的话,古人言可与半边莲等配伍捣烂外敷及煎水内服,不过若是真被*蛇咬伤的话,最好还是拍下*蛇的照片给医生看,以便医生找到最适合的抗蛇*血清。鸭跖草可利尿,又清热,适宜因热所致小便短赤且痛或水肿而有热的患者,若热重,则可与车前子、萹蓄等清热利尿药同用,内服常用量为15~30g,新鲜的为30~60g,外用的话多捣汁,汁水够用即可。所以参考鸭跖草的功效就是清热解*加利尿,自然是有热之时才可用这味药,而无热之邪、脾胃虚弱者,用量宜少或不用。
声
明
本文由“本草世界”新媒体原创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