萹蓄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诗经里的植物辨识五十瞻彼淇奥
TUhjnbcbe - 2022/8/14 18:19:00
浙江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www.guannews.com/yiliao/155957.html

《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菉)竹猗猗”中的“绿(菉)”,《毛诗》写作“绿”,《韩诗》、《鲁诗》写作“菉”,《说文解字》引作“菉”。《韩诗》“竹”作“”,即“菉猗猗”。对于其中的“绿(菉)竹”,古人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讨论的非常热烈。有的说绿(菉)、竹为二物,即,绿(菉)是王刍,竹是萹竹;有说绿竹是一种植物,或说是一种草,或说是竹箭(竹子)。

“绿竹”为二物说。

绿——王刍。绿和菉“绿”,在《辞海》、《康熙字典》等工具书里,都说通菉,草名,即荩草,又名王刍,可以染*。《毛诗》注释“绿竹猗猗”:“绿,王刍也”。《尔雅·释草》对“菉”的解释是:“菉,王刍。”《郭璞注》“菉蓐也。今呼鸱脚莎。”

在《说文解字》里,“绿”不通“菉”。《说文解字》对“綠”其解释是“帛靑黃色也”;而对“菉”的解释是“王刍也。《诗》曰‘菉竹猗猗’”。

“绿”(lǜ)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像草和树叶茂盛是的颜色;而对“菉(lù)”的解释是“菉豆”,即绿(lù)豆。也就是说“菉”通“绿(lù)”,不通“绿”(lǜ)。这样看来,“绿(菉)竹猗猗”应当读作“绿(lù)竹猗猗”。而这个““绿(lù,菉)”,都说是王刍。

王逸《离骚草木疏》:“仁杰按:郭璞注《尔雅》菉,王刍及竹,萹蓄,皆引《诗》‘绿竹猗猗’为证,盖毛公以绿为王刍,竹为萹竹也。”《尔雅翼》:“《毛詩》菉竹作绿竹,先儒皆以绿为王刍,竹为萹竹。《說文》亦曰:菉,王刍也。引《诗》曰:‘菉竹猗猗’。则绿与菉同,本草名。荩草,俗亦呼淡竹叶,所谓‘终朝采绿,不盈一匊’者。”《本草纲目》也说荩草就是王刍。并解释说“此草绿色,可染*,故曰*、曰绿也·····古者贡草入染人,故谓之王刍,而进忠者谓之荩臣也”。“今处处平泽溪涧侧皆有。叶似竹而细薄,茎亦圆小。荆襄人煮以染*,色极鲜好。俗名绿蓐草。”

古人所说的荩草,就是今之禾本科荩草属之荩草。一年生草本,秆细弱,高30-60厘米。茎叶有点儿像小竹。生湿地。

荩草的确能染*,我试过。

此外,清·阿隆多《毛诗多识》说郭璞说的“菉蓐”,“鸱脚莎是三角菜的,三角菜即鸭跖草科饭包草。饭包草与鸭跖草相似,生湿地,猪、鸭喜食,但很少有大片生长。

竹——萹蓄。“竹”字在古今文字工具书里,都解释为本意为禾本科的竹子。《康熙字典》里说还有四种植物叫竹:“又草名。《永嘉郡志》:青田县有草,叶似竹,可染碧,名为竹青。《宛陵诗》注:锦竹,草名,似竹而斑。”“又菜名。《齐民要术》:竹菜,生竹林下,似芹科而茎叶细,可食。《群芳谱》:淡竹叶,一名竹叶菜,嫩时可食。”“又扁竹,草名。”

《毛传》解《卫风·淇奥》说,“绿,王刍也。竹,萹竹也。”《尔雅·释草》:“竹,萹蓄。”郭璞注:“似小梨,赤茎节,好生道旁,可食。”《神农本草经》说萹蓄,一名萹竹。《蜀本草》(五代后蜀)云:叶如竹,茎有节,细如钗股,生下湿地。”

《说文解字》没有说竹是萹蓄,而说“萹”是萹茿(萹蓄)。《说文解字注》解释说,“韩、鲁诗皆作。《毛诗》假借作竹。”意思是说《毛诗》里的“绿竹”之“竹”是个假借字。王逸《离骚草木疏》(宋)“萹谓萹蓄之成聚者。”《毛诗陆疏广要》:“《韩诗》绿。,萹筑也。陆德明曰:,萹竹也。《石经》同。萹筑亦作扁竹。”如果按照韩、鲁“竹”作“”,那么“竹”就是萹蓄无疑。

萹蓄俗称扁竹,竹叶草、竹节草、猪牙草、道生草等,廖科蓼属一年生草本。产全国各地。嫩茎可食,全草为常用中草药,有通经利尿、清热解*功效。

“绿竹为二物”说者认为,从最早注释《诗经》的《毛诗》、《韩诗》到《尔雅》《说文》以及各大家都说绿是王刍,竹是萹蓄。这里面不仅有他们自己的理解,也有师承关系,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说法应该不会错。其二,如果把“绿竹”之绿解释为竹的颜色,那么,《小雅·采绿》“终朝采绿”就讲不通,而《说文解字》、《韩诗》等又何以拐个弯将“绿”写作“菉”呢?其三,《卫风·淇奥》第三章“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是说王芻萹蓄之布地似竹编床席;如果是竹子,则直上而生,若箭丛立,怎么能用似竹编床席来形容呢?再是,如《说文》所言,“竹虽冬蒨,性忌殊寒。九河(*河支流统称)鲜育”。等等。这些说辞也有些道理。

绿竹为一物说。

陆玑《毛诗草木疏》释“绿竹猗猗”:“有草似竹,髙五六尺,淇水侧人谓之竹也。”陆玑的这一说法,因为后人想不出是什么植物,所以后人很少有人认同,如唐代的孔頴达就说陆玑说的不对。有的还直接说,这是释者坐在屋里的臆想罢了。

陆玑肯定不是无根据的瞎说。众所周知,《诗经》国风部分是诗歌创作者根据从民间收集的民间歌谣整理而成的。由于采集的地域涉及*河流域中下游,南到长江北岸,广至今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各地俚语俗称各异,口音有别,加之一代一代手抄口传,即使至毛亨、毛苌,也已经师承七代,距《诗经》编订成书至少已有二百多年,其注释特别是对植物的注释未必全部准确。很多当是依当地口音或自己的见解而说。那么,陆玑说“有草似竹,高五六尺,淇水侧人谓之菉竹。”我想肯定是有这种植物,会不会是芦竹之类呢?

宋·洪迈的《容斋随笔·卷六·绿竹青青》、《容斋三笔·绿竹王刍》,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四·淇竹》,《朱熹集传》都说“绿竹”即竹。他们认为淇水历来产竹:

《容斋随笔·卷六·绿竹青青》批评说竹是萹蓄者说,“此诸说,皆北人不见竹之语耳。”他还列举了三个淇水产竹的证据,说明《卫风·淇奥》绿竹就是竹:北宋熙宁初,右赞善大夫吴安度到舍人院应试,初选已入等。但主考官认为吴安度所作的绿竹诗,直说王刍就是竹,所以未被录取。宰相富韩公说,《史记》里说有淇园之竹,正是卫地所产,吴安度之说有根据,遂赐进士出身。又,《汉书》载,东汉初年,寇恂为河内太守时,曾伐淇园竹制箭百余万枝。又:《史记·河渠书》:河决瓠子(按:瓠子,堤名。有说在鄄城以南,濮阳以北),梁武帝令群臣从官,自将*而下,皆负薪置决河。是时东郡烧草,以故新柴少,而下淇园之竹以为楗(按:堵塞决水口所下的竹木草石)。······今观此,则淇水之澳,从来产竹,故武帝下之以为楗。歌亦云‘颓林竹兮楗石菑’。则淇竹无可疑者。”据此,洪迈在《容斋随笔·卷六·绿竹青青》肯定的说:“《卫诗·竹竿》那首诗歌中,又有“藋藋竹竿,以钓于淇”的句子,所谓绿竹,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吗?如果说绿竹是白脚莎、泬豆,那么怎么会说是猗猗青青呢?”《朱熹集传》释“绿竹猗猗”说,“绿色也。淇上多竹,汉世犹然。”吴曾《能改斋漫录》言,“今观此,则淇水之澳,从来产竹。”毛晋《毛诗陆疏广要》引“《竹谱》云:淇园卫地,殷纣竹箭园也。《淮南子》曰:茑之弓貫淇卫之箭。《毛詩》云绿竹猗猗是也。”又引“《诗》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瞻彼淇澳,绿竹青青。竹之初生,其色绿,长则转而青矣。卒章又曰:如簀言盛也。则明其为竹矣。”

据《本草纲目》,荩草在《唐本草》中一名绿竹,《中国植物志》也说荩草俗称绿竹,但未见有提及者。

我认为这个“绿竹”应该是指竹。

我没去过淇水(河南省北部林州市。古为*河支流,现上游已断流),也不知道《诗经》的年代那里的气候条件是个什么样子。辨识《诗经》里的植物,只能是咬文嚼字,旁敲侧击,纸上谈兵。

(1)“瞻彼淇奥”是《卫风·淇奥》的作者的目之所及,也是“绿竹”的生存环境。要判断“绿(菉)竹”到底是什么植物,对“瞻”字的理解很重要。

“瞻”,《现代汉语词典》和《国语词典》的基本解释是向前(远处)或向上(高处)看;《辞海》的基本解释是“视、望”;《韵会》的解释是“仰视曰瞻”;《说文解字》的解释是“临视也。”也就是说。“瞻”的意思可分为:①看,即使视线接触人或物;②向前,向远处看;③向高处看,引申意仰望;④临近看。

在《诗经》里,“瞻”字出现了多次,其中,“瞻望弗及,伫立以泣”(《邶风·燕燕》)是向前,向远处看;“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邶风·雄雉》)之“瞻”是向上看,即仰望;“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狟兮?”(《魏风·伐檀》)、“瞻彼中林,甡甡其鹿”(《大雅·桑柔》)是看到,看见;“维此惠君,民人所瞻”(《大雅·桑柔》)是引申义瞻仰。

“瞻彼淇奥”之“瞻”如果“临视也”,那么,说大片大片的荩草、萹蓄猗猗青青,如铺竹席,这有可能。但事实上荩草、萹蓄都罕见大片野生,且荩草和萹蓄绝不可能在一起混生。再有,《小雅·采绿》“终朝采绿,不盈一匊”,说明那时的荩草很稀少,萹蓄则是一种可食的野菜,以那时劳动人的生活状况,不可能会剩有大片的萹蓄存在。如果理解为“瞻”是向前,向远处看,说绿是荩草,竹是萹蓄,就不符合实际了。因为荩草和萹蓄都是植株高不过50厘米甚至匍匐生长的低矮植物,其茎细叶小,如站在10米之外就分不清是什么植物,远处看,只是一片绿色而已。再是,“绿竹猗猗”之“猗猗”,是柔美貌,美盛貌。三国·曹植诗《嘉禾讴》“猗猗嘉禾,惟谷之精”,唐·韩愈《猗兰操》“兰之猗猗,扬扬其香”明·王阳明《猗猗》诗:“猗猗涧边竹,青青岩畔松。”都是言枝、叶修长之美盛柔美貌。如果说“绿”是荩草猗猗还说的过去,如果是形容萹蓄那就牵强了。

(2)除了以上《容斋随笔》、《朱熹集传》等说淇地产竹外,《史记·货殖列传》有“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记载,说明陕西渭水一代曾有大面积的竹林;唐代高适诗《自淇涉*河途中作十三首》,“南登滑台上,却望河淇间。竹树夹流水,孤城对远山。”说明那时淇水岸有竹;从《汉书》“为矢百余万”来看,那时竹园或竹林的规模的确不小。

据有关资料,我国竹区分为三个地理区,即,*河——长江竹区即散生竹区,长江—南岭竹区(散生竹一丛生竹混合竹区),和华南竹区即丛生竹区。*河——长江竹区包括甘肃省东南部、四川省北部、陕西省南部、河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江苏省等地区以及山东省南部和河北省西南部。本区的主要竹种为散生型的刚竹、毛竹、桂竹、淡竹、紫竹、水竹、金竹及其变种和混生型苦竹、箬竹、箭竹等。网上有篇《寻味中原——啥?河南人吃不到河南的?(竹笋)》的文章,说河南南部一直是产竹区。竹林七贤的故事就出在今河南辉县一带。河南的产竹区,从南接安徽的交界处北到河南中部的太行山麓,*河岸边。竹子的种类有毛竹、桂竹、斑竹、筠竹、淡竹、刚竹等多种。

去过南方,见到过漫山遍野的翠竹密密麻麻,犹覆绿毯那种景象的,你就能想象出“瞻望”竹林如箦了。《卫风·淇奥》的作者,之所以能够看到整个淇澳,说明他是站在远处,高处。站在远处高处瞻视大片的竹林,“绿竹如箦”就是真真切切的自然景象了。

据《毛诗序》说:“《淇奥》,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全诗三章皆以绿竹起兴,后面便是对“有匪君子”的赞美之词。虽然起兴之物常和诗的主题无关,但也不是没有一点儿联系,多少总会有些衬托的关系。如果把“绿竹”解释为王刍和萹蓄,总感到不太协调,让人联想到渺小和卑微;如果解释为竹子,那么青翠丛立,猗猗娜娜的姿貌,与那个风流高雅,威武庄严,穿着华丽,谈笑风生的谦谦君子就相得益彰了。

如果说“绿竹”是荩草,说淇奥“绿竹猗猗”,“绿竹青青”,“绿竹如箦”也有可能,但无论我怎么努力,也想象不出淇澳之上有大片大片的荩草和萹蓄,也想象不出荩草和萹蓄的猗猗貌。

不过,这都是瞎琢磨。凡事都有例外,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也许人家作者就是在淇水之澳看到了大片大片的荩草和萹蓄呢!

时过境迁,当时的千亩淇园已是沧海桑田,万杆绿竹已成荠麦青青,淇奥没了当年“绿竹如箦”的景象。但是王刍萹蓄依然生生不息,园林绿地、水滨村旁,依然有翠竹猗猗。《诗经》像一弯淙淙溪流,从远古流到今天;一首首朴实而又充满美感的诗歌,像清爽甘美的泉水,浸润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永远绿竹青青。

1
查看完整版本: 诗经里的植物辨识五十瞻彼淇奥